军迷圈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回顾双管炮坦克的兴衰历程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机图

在众多游戏和动漫作品当中,双管炮坦克是一种相当夺人眼球的武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中的坦克却很少采用双炮设计,这显然与艺术家们的异想天开大相径庭。今天回顾双管炮坦克的兴衰成败,便不难理解这种设计在虚拟与现实中不同境遇的根源。


图注:“天启坦克”是最受玩家欢迎的装备之一

其实,双管炮坦克在历史上出现并不算晚。二战初期,双管炮坦克曾经着实火过一阵子。虽然在上世纪30年代时单炮塔+单主炮的设计已经成为各国坦克设计的主流,但仍有一些坦克采用了单炮塔+两门主武器的设计。在这一方面,德国的二号坦克算得上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二号坦克采用了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7。 92毫米机枪,虽然两门武器口径并不一致、在现在看来也过于“寒酸”,但相比于该车7.2吨的全重来说火力不弱,在外观上也符合双管炮坦克的特征。


图注:轻巧但火力充沛的二号坦克是德国装甲兵在二战初期的主力

而与德国的设计相比,同一时期美国人的坦克更符合双管炮坦克的定义。1940年,荷兰殖民地政府向美国玛蒙·赫灵顿公司订购了两款火炮坦克,其中一种为采用两门37毫米机关炮的MTLS-1GI4坦克。MTLS-1GI4在当时算是一种性能不错的轻型坦克,由于具有两门主炮,该车最主要的优点就是火力强劲,射速达到10发/秒,能对同级别战车形成显著的瞬时火力优势。MTLS-1GI4本来有机会在东南亚的丛林岛屿中一展身手,但由于玛蒙·赫灵顿公司的工程进度过于拖沓,直至荷属东印度向日军投降时仍然没有交付,因此只能在其后配备给荷属西印度的装甲部队,最终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得不说,对于双管炮坦克的发展历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图注:性能比二号坦克更优异的MTLS-1GI4却最终没能起到该有的作用

到二战中后期时,德国在双管炮坦克上已经“走火入魔”了。1942年,德国武器设计局开展P-1000型千吨级超重型坦克的研发,希特勒本人批准设计工作由克虏伯公司进行。1942年年底,P-1000完成了设计书,随后按照希特勒的建议将该车的主要武器改为2门280毫米主炮,该炮源于“沙恩霍斯特”级配用的的舰炮。毫无疑问,P-1000虽然看起来威武非凡,但这种指标上要求战斗全重超过1000吨、长达35米、同时还要求具有40千米/时的最高速度的设计根本不可能完成。1943年,P-1000与其他超重型坦克研制计划一同遭到取消,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双管炮坦克计划就此告终。


图注:今天,我们也只能在艺术作品中领略P-1000的雄姿了

作为德国在二战期间的主要对手,苏联也曾对双管炮坦克产生过兴趣。鉴于苏军在与德军交战时往往难以摧毁德国重型坦克的情况,1944年,苏联开始进行代号“K工程”的新型重型坦克项目,该计划随后演变为“701工程”,而该工程日后又最终发展成了IS-4重型坦克。在“701工程”计划中,除了日后演变为IS-4的“ST-1”方案外,还有一个采用两门主炮的“ST-2”方案,不过与1945年投产的IS-4不同,“ST-2”最终只停留在了图纸阶段。此后,苏联再也没有动过研制双管炮坦克的念头。


图注:苏联唯一的双管炮坦克计划,如今只剩下一张图纸能够证明它曾经存在过

二战结束后,双管炮坦克就基本销声匿迹了。随着坦克主炮口径的增大,在坦克炮塔上并列安装两门主炮越来越困难,因此这种设计不再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同时,二战的经验表明坦克这种注重规模效应的武器需要较强的可生产性,毫无疑问是设计上越简单越好。同时,坦克主炮和火控系统的进步,也让双管炮火力强的优势失去了意义,因此冷战时代至今的坦克几乎再无双主炮的设计。除了昙花一现的德国VT1-A试验车外,双管炮坦克在主战坦克上已经完全难觅踪影(事实上,VT1-A采用无炮塔设计,两门主炮直接置于车体两侧,在双管炮坦克中也不够典型)。


图注:冷战时代最接近双管炮坦克定义的战斗车辆是苏联的ZSU-57-2自行高炮,该炮的双联57毫米主炮不但口径上接近传统坦克炮的水平,而且也确实能击毁轻装甲目标,但它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打飞机”

当然,这一时期双管炮坦克也并非完全偃旗息鼓。1976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一种国产空降战车WZ141。为满足当时应对苏联装甲部队的要求,这种体积和重量都十分有限的战车竟然配用了两门105毫米无后坐力炮。并在每门主炮上都设置了一个“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发射架,可以说是火力十分强大了。WZ141曾制造出两辆原型车进行试验,但1979年时该车因资金短缺而未被纳入新的装备研究项目当中,双管炮坦克在当代最后的努力就此偃旗息鼓。


图注:平心而论,WZ141性能不错,而两门无后坐力炮的火力配置也很符合当时的技术条件,该车项目下马着实有些可惜

其实,如果对现代坦克的结构有所了解,就不难理解双管炮坦克为什么会没落。从外表上看,坦克只不过是一个底盘、一个炮塔、一根炮管和若干设备的组合,但实际上坦克内部的构造不但复杂而且相当拥挤。坦克的主炮绝非仅仅一根炮管,而是还包括复进、装填、击发机构在内的“一坨”机械结构,而这些结构完全都被塞进了炮塔里。除此之外,坦克的各类传感器、火控系统、观瞄系统和部分弹药也在炮塔之内,更要命的是现代坦克还没有普及无人炮塔设计、车内通常有两到三人位于炮塔之内,如此拥挤不堪的地方再多塞进一门主炮,先不说工程设计上是何等的灾难,想必车组成员们都已经要骂街了。


图注:现代坦克炮塔的拥挤程度,从“艾布拉姆斯”的结构上可见一斑。如果再在炮塔中塞进一门主炮,“酸爽”程度可想而知

时至今日,双管炮坦克的概念也并非完全销声匿迹,只不过其形式从“车”变成了“炮”。2010年,俄罗斯乌拉尔车辆制造厂推出了新一代自行榴弹炮“联盟-SV”,从外观上来看“联盟-SV”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两根纵列排列的炮管。很显然,满足在一个炮塔内同时装配两门主炮并不容易,“联盟-SV”为此采用了无人炮塔设计。“联盟-SV”曾一度引起过俄罗斯陆军的兴趣,甚至俄罗斯海军也曾计划采购该炮的炮塔和主炮并用于“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改装,但最终与其他双管炮坦克一样,“联盟-SV”因技术上可行性较低而不了了之。不过,“联盟-SV”倒是为双管炮坦克指出了一条明路,即通过采用无炮塔设计来为第二门主炮腾出空间,因此该炮的探索意义不容忽视。


图注:“联盟-SV”是双管炮坦克在21世纪初仅存的“血脉”,而该车的无炮塔设计为双管炮坦克探索出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应该说,双管炮坦克在今天看来只能算是早期坦克设计师们的一种“脑洞”,这种设计在早期坦克主炮口径不大、车内设备不多的情况下尚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双管炮坦克射速快、火力强的意义已经不再突出,反而其复杂、臃肿的毛病凸显无疑。兵器装备设计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因此双管炮坦克在当代遭到淘汰也是必然的。不过,技术的发展往往呈螺旋式上升,如果未来兵器技术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双管炮坦克能否“重出江湖”也尚未可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