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宣布反卫星试验成功,此前反导拦截高度未超过100km

军迷圈官微
文|军机图
刚消停没几天的印度又搞了个大新闻。3月27日下午,印度总理莫迪在电视媒体上发表讲话,并宣布了一个足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的消息:印度刚刚成功发射了一枚反卫星导弹,该弹升空后不到三分钟即摧毁了一颗用作靶标的低轨道卫星。莫迪表示,印度这次反卫星试验的成功不但证明印度已经成为继中美俄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成功进行反卫星试验的国家,而且还证明印度已经成为了航天强国。应该说,虽然印度具有一定的航天技术基础,但能成功进行“高大上”的反卫星试验还是令人难以置信。那么,这次到底是印度终于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给力了一回,还是有忽悠成分?

□反卫星试验导弹发射轨迹图
众所周知,反卫星作战与反导作战有着很深刻的技术共性,因此反卫星作战与反导作战可以视为高层空间目标拦截技术的“一体两面”,从一国的反导试验成功率、反导系统的技术水平大致能对该国的反卫星作战能力进行部分推测。在反导系统建设上,印度起步并不算晚。印度的反导系统计划起源于1996年,到1999年时明确提出了区分高层和低层的双层反导系统计划,其中高层拦截系统负责80000~85000米高度目标的拦截,底层拦截系统负责20000~40000米高度目标的拦截。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一计划在当时来说过于好高骛远,但印度国防研究及发展组织((Def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sation,DRDO)对于本国反导系统的发展进度却有着比较明确的认识。按照DRDO的计划,印度的反导系统需要到2022年才能部署,这与当时对LCA战斗机、“阿琼”主战坦克等印度国产武器发展进度盲目乐观的情绪完全不同。很显然,当时DRDO在发展反导系统的问题上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

□先不说反导系统能不能搞成功,印度设计的拦截弹倒是有模有样
然而,进入实际发展阶段后,印度却没能保持住初始阶段的稳定作风。平心而论,印度最初构想的反导系统非常不成熟,其中高层反导由进口自俄罗斯的S-300V远程防空系统负责,低层反导由国产的“天空-2”型中程防空系统负责,在天基预警系统方面则只有光学侦察卫星。很显然,这一系统构成既不完善也缺乏衔接,有鉴于此,进入21世纪后,印度曾向以色列采购一套“绿松”预警雷达用于技术研究和弥补对巴基斯坦方向的导弹预警空白,同时还希望引进“箭”式反导系统的相关技术。很显然,这与其他国家发展反导系统以技术较为成熟的弹道导弹为拦截弹设计基础、配以预警卫星和远程预警雷达的设计思路差异很大。换句话说,印度发展反导系统初期就过于急于求成、盲目希望通过将外来技术拼凑成具备实战能力的反导系统。

□印度计划用于低空反导的“天空-2”型防空导弹,该弹事实上是一种基于苏联SA-6中程防空导弹设计的野战防空系统,将其用于反导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即便如此,印度仍然没有停止其在反导系统方面的步伐。2004年8月,印度国防参谋部成立负责反导系统技术研发和装备采购的专项委员会,很显然此时反导系统已经成为印度在军事技术方面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11月27日,印度成功进行了新型的PAD高层拦截弹的首次反导拦截试验,并击毁了4万米高度上的模拟靶弹。其后,2007年12月,印度进行了新一代的AAD低层拦截弹的两次反导拦截试验,其中一次试验中印度自行设计的拦截弹成功拦截了由“大地-1”型近程弹道导弹改装的靶弹。对此,DRDO分管反导系统的官员纳塔拉詹表示,印度的反导系统不但能拦截弹道导弹,还能拦截巡航导弹,水平超过了美国的“爱国者”。然而,虽然DRDO表面上嘴硬,背地里希望美国提供包括THAAD(“萨德”)末端拦截系统和动能弹头的撞击式杀伤技术的态度,却很能说明问题。

□AAD低层拦截弹虽然简陋不堪,但至少算是术业专攻,比用“天空-2”执行反导任务这种脑洞大开的设计还是靠谱不少的。当然,说它比“爱国者”更强,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虽然开了个好头,印度反导系统接下来的试验历程却非常不顺利。在负责低层拦截的AAD拦截弹接下来的10次拦截试验中,成功命中目标的仅有7枚——这还是在完全重复2007年试验数据进行试射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而负责高层拦截的PAD拦截弹在2009年进行第二次试射后即被设计指标更高的PVD拦截弹取代,印度的这一做法至今仍然让人摸不着头脑。2014年,PVD进行了首次拦截试验,结果未能命中目标。随后,PVD于2017年3月的发射试验中首次取得成功,2018年9月还成功进行了夜间拦截试验,但这没法证明印度已经掌握了反卫星技术。实际上,从印度此前从未声称将进行反卫星拦截试验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按照印度咋咋呼呼的习惯,如果有相关计划早就该公开了)、这次却突然声称反卫星试验取得成功,这本身就非常值得怀疑:通常来说,低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在200~2000千米范围,而此前印度进行的反导拦截试验高度范围从来没超过100千米,两者的高度差实在是太大了点。我们不排除印度闷声不响进行了反卫星系统研发、并首次试射即取得成功的可能,然而对比中美俄从高层反导试验到反卫星试验的历程,这个可能性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点。

□反卫星试验模拟轨迹图
因此,我们目前有理由认为,莫迪这次在电视和网络媒体上公开的消息,与真实情况可能有差距,与其说是“反卫星”倒不如说是“放卫星”。从印度反导系统的水平来看,印度首次进行反卫星试验就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实在太低,在进一步的技术细节公开之前仍然需要对其保持怀疑态度。同时,即便一次反卫星试验取得成功,也不足以证明该国的反卫星系统技术就一定是成熟的,对于印度这种已经在军事工程领域“放卫星”(说大话)成风的国家,更没什么理由相信其目前的反卫星技术已经能和中美俄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