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服役了半个世纪!五爷以后,再无能玩氢弹之战机!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武器正能量

上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间的矛盾达到尖峰状态。当时,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附近部署了百万钢铁洪流,随时都有可能侵入中国领土。

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我国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成功空爆,为中国抗击美苏等帝国主义国家大大提振了士气。

想让氢弹具备实战价值,则需要有能运载氢弹的运载投掷平台。3年后,中央批准空军和国防科工委开展较小型氢弹引爆弹原理试验,以便强-5攻击机能以仰甩方式投掷核弹。在原来,轰-5甲/6甲轰炸机虽然能担负如此任务,但机动能力的欠缺导致两机容易遭受敌方空防力量打击,国防科工委通过评估调研认为强-5的机动性能出色,速度达标,具备一定的低空突防能力,且有效载荷强于米格-15和米格-17战斗机,因此便担负起氢弹投放任务。

周总理于1969年11月9号批示同意了由空军党委提出的《充分做好航空兵部队使用核武器各项准备工作》报告。随后,南昌飞机制造厂开始研制强-5甲特种武器攻击机,代号“119”。核工业部九院负责小型化氢弹研制,“狂飙一号”为小型氢弹代号。

为装载核武器,强-5机腹被“挖”出较大的凹陷用来半埋氢弹;对弹架进行改进,保证氢弹和强-5及时分离;增设时统开关,使地面指挥中心可据此计算氢弹具体爆炸时间;加装仰甩投瞄准器、弹伞延时装置以及核弹专用监测控制系统等装置;为座舱盖加装遮光罩,防止飞行员眼镜被核爆强光损伤;增加燃料携带量,使航程增加的强-5可以投掷核弹后安全返回。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杨国祥驾驶的11264号强-5甲型攻击机于1972年1月7号成功完成甩投氢弹试验任务,此举为中国军队拓展出另一种战术核打击途径。试验完成后,该机被分配到常规作战部队,继续执行任务。从此以后,我们则鲜见挂载氢弹的战机。

半个多世纪的栉风沐雨,使强-5这款优秀的攻击机积攒了大量口碑。自1968年服役以来,强-5各个机型大规模列装在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部部队,成为我国对地打击的主力机型之一。2012年10月25号,最后一架强-5攻击机完成总装交付任务,自此,强-5在中国正式停产。

该机更是中国首款出口战机,缅甸、孟加拉国、苏丹和巴基斯坦等国曾是强-5的忠实用户。如今,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面临机体老化等问题的强-5皆已退出历史舞台。

若干年前有专家分析称,一个强-5团每年要花费数千万人民币的维修费用,这笔费用两倍于一个“东风”-4导弹旅一年的维修费用。

今天,换代的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未来,可以担负对地打击任务的歼-16也会大量服役)加入海军航空兵和空军战斗序列,曾经的强击机部队因强-5退役使编制被悉数撤销,官兵则被分流。但是,守护祖国蓝天半个世纪的强-5会依旧被大家所铭记。(利刃/Dark)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