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史上,有哪些以“猪”为名的大杀器?

军迷圈官微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虽然猪这种动物
看起来憨厚老实、人畜无害
让人无法联想到武器上
但在世界军事史上
还真有个别武器和“猪”有关
为了能让各位忠实读者
能度过一个元气满满、有声有色的假期
小编专门为您整理了一些
和“猪”有关的武器装备
以供阅览~
“疣猪”
A-10“雷电Ⅱ”攻击机
提到美国空军的A-10“雷电Ⅱ”攻击机,恐怕很多军迷的第一反应就是它的绰号——“疣猪”。

这型飞机已经服役40余年,但在很多人眼里“疣猪”老而弥坚。最近关于它的一则新闻就是,美军F-35的首位女试飞员竟然是A-10培养出的,她驾驶A-10执行任务期间所获得的近距离空中支援经验,让她可以将其应用到F-35上。
“A-10在服役之初,美国飞行员不喜欢它的性能,又觉得它的外形十分丑陋,加上前端的加特林机炮看上去很像猪鼻子,于是给它起了一个外号叫‘疣猪’。”军事评论员程硕人介绍,“然而,A-10却是几十年来最成功的攻击机之一,它在海湾战争中大显身手,攻击地面目标战果十分显著,虽然已是老机型,但其地位仍很难替代。”
程硕人介绍,“攻击机是一种对地支援飞机,它主要用于打击地方地面目标,敌方的人员、坦克、其他重要地面目标等都是它的打击对象。相比于多用途战斗机,攻击机的主要武器是机炮和火箭弹等,作战高度较低、作战半径较小,是一种专门化的战术武器。它一般部署于前线,配合地面部队使用。”

“疣猪”A-10是美国一型单座双引擎攻击机,服役于1975年10月。它的设计非常适合低空作战,采用了中等厚度大弯度平直下单翼、尾吊双发、双垂尾的常规布局。这种设计不仅便于安排翼下挂架,而且有利于长长的平尾与两个垂直尾翼遮蔽发动机排出的火焰与气流,有利于抑制红外制导的地空导弹的攻击。
“A-10能携带多种机载武器,火力强劲,可以灵活使用。由于它的攻击距离较近、飞行速度较慢,较易受到地面火力的伤害,所以它的装甲十分厚实,又采用了多套备用操控系统,甚至还有电子战系统,生存能力很强。总的来说,它是一款出色的对地攻击机。”程硕人说。

数据显示,“疣猪”无论是在海湾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中都给敌军的装甲集群目标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海湾战争中,A-10首次参加实战。144架A-10一共摧毁了伊拉克超过900辆坦克、2000辆其他战斗车辆以及1200个火炮据点。A-10也因此获得了“坦克杀手”的美誉。
“科幻战舰”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1月26日,美国海军新一代多用途驱逐舰“朱姆沃尔特”级的第二艘舰艇“迈克尔·蒙苏尔”号正式服役,加入美国海军。

城市夜景下的“迈克尔·蒙苏尔”号驱逐舰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这是“猪”的谐音。(为凑几个和“猪”有关的装备,小编可是绞尽脑汁,头发都多掉了好几根)这是目前已建造的全球吨位最大的驱逐舰。自面世以来,就在军事界有着“科幻战舰”之称,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驱逐舰。从外形上看,“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隐身设计非常前卫,同时大胆地采用了很多新技术。
正因为“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集中采用了众多新技术,造价也是相当的高,据称其成本竟然高达平均75亿美元一艘。要知道,美国海军最新的“福特”号核动力航母造价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也才约130亿美元,而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造价仅为70亿美元左右。“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造价已经赶上了航母造价。

来源:maineimaging
军事评论员彰海雄介绍,“‘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确实贵,但贵有贵的道理。一方面它采用了很多最新甚至是革命性的技术,比如说双波段雷达、全隐身舰体、全电推动系统、新型垂直发射系统、AGS全隐身155毫米舰炮、复合材料集成舰岛等,哪个都不便宜。另一方面,它的建造数量太少,没办法平摊研发成本。所以,贵就是理所当然了。”

AGS齐射摧毁目标CG动画动态图
记者了解到,这也是这些新技术首次在一艘舰艇上集中使用。”
正如之前所了解到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身怀两大“绝技”,这也是其最受人瞩目的地方。
一是其隐身设计。朱姆沃尔特级采用了智能蒙皮和整体式舰桥设计,实现了全舰高度隐身。据称,其雷达反射截面积只有220平方米,这个级别几乎达到了500吨级的小型沿海货船在雷达上的回波信息。二是综合电力系统。它配备的发电机可提供 78 兆瓦的发电量,可与核动力航母相媲美。这使得使得该舰在不影响控制系统以及航速的情况下,为未来安装更强大的雷达、定向能武器、电磁轨道炮等留下了余地。

朱姆沃尔特级隐身战舰编队作战想象图来源:NAVY
令人唏嘘的是,这型从一问世就被称为“科幻战舰”的驱逐舰可谓是“命运多舛”,从最初想造32艘,打造一支“隐身舰队”,到最后削减到仅剩3艘。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虽然失宠,但它的技术依然受宠。该舰的综合集成上层建筑、双波段雷达、电磁炮、全电推动系统等都会被美军未来舰艇择要采用,‘朱姆沃尔特’的‘灵魂’会在很多战舰中‘重生’。”彰海雄说。
源自“猪”潜艇的
Chariots蛙人输送艇
蛙人运载装备一直是各国海军孜孜以求的水下暗战“利器”,正是这种装备的出现,使得蛙人作战成为重要的海战和特种作战样式。
从19世纪40年代起,各国便开始使用蛙人运载装备进行渗透攻击。这种作战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相当成熟。资料显示,二战期间,蛙人运载装备共出击42次,击沉击伤舰船22艘,成功率高达52.4%。

如今,蛙人运载装备已经成为一种以水下潜艇或水面舰船为支撑平台、以作战为目的的海军特种装备。通过搭载蛙人和配备相应的武器,可用来进行近海及港口侦察、清障,破坏敌方港口设施,破坏敌方属下通讯设施,完成为登陆作战做准备等作战使命。按照航行时蛙人所处状态,可将蛙人运载器分为“湿式”和“干式”两种。其中湿式蛙人输送艇中就有一款和“猪”有些渊源,那就是意大利的水下战车(Chariots)系列。
记者了解到,这款湿式蛙人输送艇是对意大利二战时著名的代号为“猪”(Maiali)的“人操鱼雷”(或微型潜艇)不断升级的结果。它有着鱼雷状艇体,可搭载两名蛙人。

资料显示,二战时,意大利人将普通鱼雷改装为有人操纵的水下攻击武器。这种被称为“猪”的“人操鱼雷”长6.7米,直径0.53米,雷体上有两个特制座位,由蛙人跨坐其上对鱼雷进行操纵。靠近敌舰后,蛙人将雷体与雷头分离,以将其摧毁。“猪”让英国皇家海军在直布罗陀海峡吃了大苦头。
如今,意大利人又基于此发展出来Chariots蛙人输送艇。其中,CE2F/X100-T就是现役性能比较好的舰型,全长7米,直径0.8米,全高1.5米,排水量2.1吨,作业深度约30米,最大深度可达100米,最大潜航速度为5节。运行时,一名蛙人驾驶,另一名负责操作武器系统。
作战使用时,该艇一般由母舰如潜艇、直升机甚至渔船运送它们到任务范围区内,采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导航。航行时,两名潜水突击队员骑跨于载具内抵达目标区域,然后在任务完成时返回母舰。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