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战争有多残酷?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战争残酷之下的荒谬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机图

导读:提到战争,我们或许可以想到《诺曼底登陆》,想到《血战钢锯岭》,其中的画面血腥残酷,让我们目睹了战争世界的无情和冷血。实际上,除了血雨腥风的残酷,还有一种荒谬的残酷。

提起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曾指挥过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红军元帅铁木辛哥。殊不知,在二战期间,苏联红军中还有另一位很著名的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

1922年,谢苗出生在乌克兰利尼茨基,18岁那年,作为红军战士的谢苗加入了共青团。卫国战争爆发后,本来已经退役的谢苗再次成为苏联红军的一员,并作为机枪手参与了敖德萨保卫战。

在战役期间,谢苗表现十分英勇,使用一挺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歼灭多名德军,即便在负伤后也没有离开战斗岗位。当他消耗完毕所有的弹药后,德军已经冲破他所在的防线,而谢苗则不顾疲劳和伤痛、携带轻机枪只身穿越长达十公里的交战区、从德军后方回到苏军一侧。

为此,苏军独立滨海集团军司令员格奥尔吉·索夫罗诺夫亲自为谢苗颁发了“勇敢”奖章。此后,谢苗继续英勇作战,最终于1942年7月3日在塞瓦斯托波尔牺牲,年仅20岁。应该说,谢苗的经历在二战中的苏联红军中并不鲜见,但这并不是说谢苗作战不算英勇、不是个英雄人物。

然而,在为谢苗申请勋章时,却一度犯了难,甚至还产生了该不该为谢苗授勋的争论——说起来,原因相当令人哭笑不得:谢苗姓希特勒。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谢苗是一名犹太人,如此“复杂”的身份着实体现了一种另类的残酷——在战争中,一名战士面对的敌人正在屠杀他的同族,而他本人虽然作战英勇,却因为与敌人的总头目姓氏相同、在宣传上“影响不好”而可能影响到嘉奖。虽然在浩浩荡荡的卫国战争中这只是一个微小的插曲,而谢苗本人也确实获得了他赢得的荣誉,但其中的曲折还是不禁令人感叹战争的荒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