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中国南海岛礁现新建筑,用途可疑

军迷圈官微
文|军工圈
11月20日,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了最新南海卫星图,显示中国西沙群岛的浪花礁(美国称之为Bombay Reef)北侧出现了一座新建筑。这座新建筑矗立在浪花礁北部边缘,顶部是天线罩和太阳能电池板。鉴于浪花礁重要的战略位置,中国新的开发项目大有深意,它意味着中国将复制在西沙群岛的经验,未来会将相似的平台扩展至南海其他地方。
综合易评天下、外交部网站

最新卫星图显示浪花礁出现新建筑
浪花礁位于中国西沙群岛的东南边缘,濒临国际航道,战略位置较为重要,与其他岛礁一样,自1974年那场海战后一直由中国实际管控。浪花礁有四点是中国西沙领海基点,在浪花礁周围,距离最近的是西南方向39海里的东岛,向北47海里是永兴岛,西北50海里是永乐环礁,西面75海里则是中建岛。
今年夏天以前,这座涨潮时大多数沙洲都会被海水覆盖的无人礁石上唯一的人工建筑是一座有着38年历史的灯塔。灯塔位于浪花礁西侧,2012年,中国对浪花礁年久失修灯塔进行维护后重新投入使用。

2017年9月11日卫星图显示浪花礁仅有一座灯塔
直至今年7月,新的人工建筑才首次出现在浪花礁的卫星图上。平台呈长方形,长度约为27米,宽度为12米,是一座水上人工平台。平台顶部是一个直径约6米的天线罩,以及覆盖面积超过124平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天线罩和太阳能电池板遮挡了平台下方的其他设备。

很难从卫星图像中识别这座新建设施的用途。浪花礁附近是繁忙的南海商业航道,如果该平台用于民用,则可能是为附近过境的船只提供航行援助的设施。但该平台看起来异常庞大且复杂,更像是一座高出海面的建筑。鉴于浪花礁已经有一座灯塔作为航行指引,再建一座航行辅助设施似乎有些多余。
鉴于浪花礁的战略位置,它更像是一座军事建筑。珊瑚礁直接毗邻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之间的主要航道,是一个布设传感器阵列的绝佳位置,如果中国在浪花礁布设探测器可以扩展中国的探测范围或者收集水声信号。直径6米的天线罩相对较小,与西沙永兴岛和其他几座南沙岛礁上的大型雷达和天线阵列相比,浪花礁人工设施的探测范围比较有限。因为浪花礁无人居住,部署大型设备如何获得电力支持是个问题,因此该设施必须能够自给自足,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或许是其唯一的电力来源。

左图为中国西沙群岛,右图为中国在整个南海的实控岛礁
随着中国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力量迅速增强,中国将目光瞄准了中沙黄岩岛周边以及其他被忽视的海域。中国已经牢牢掌控了西沙群岛的主导权,在南沙群岛也具备了压倒性的实力优势。如果中国在浪花礁部署军事设施,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对南海的管理力度。
此外,部署小型平台与早前中国大规模的填海造岛工程相比,不易引发周边国家的反应。另外,小型平台也可以大量复制,快速成型,可操作性更强。

11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会上,耿爽回答了有关浪花礁问题。
记者:据美国智库最新发布的卫星图片显示,中方在西沙群岛的浪花礁上正在建设新的设施。请问你是否清楚这些设施有何用途?
耿爽:西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中方在自己的领土上开展建设活动无可非议。
你提到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
发言人回答的相当艺术,一方面,重申了中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默认了行为;另一方面不说用途,让你们猜。实际上,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盲目行动,而是经过大量研究后开展的成体系行动。不同岛礁依据其地理环境和周边态势,具有相应的角色定位。而最新出现在浪花礁的人工建筑可能不是什么神秘军事设施,而是海洋环境监测站。早在2017年,三沙市就宣布在浪花礁和其他部分南海岛礁上建设环境监测站,以进行科学研究和南海生态保护。

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主人!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