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为何苏联被冷战拖垮,美国却更强大?深刻教训让各国警惕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科罗廖夫

在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各自的军事力量达到了人类有史以来武装力量建设的巅峰状态,这两个国家所掌握的武器,足以毁灭人类数十次。苏联是上世纪50~80年代全世界唯一能够和美国抗衡的国家。在冷战时期,苏联强悍的军事力量把整个西方搞得快崩溃了。但在冷战结束时,苏联硬生生被美国拖垮了。等到苏联的火炬在1990年熄灭时,人们才发现,苏联这是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拿来一起燃烧,才发出那令人目眩耀眼的光芒。

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都投入大量的军费用于军事建设,这种军备竞赛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苏联解体之前。众所周知,冷战的军备竞赛是苏联被拖垮的重要原因,之所以美国没有被拖垮,那不是美国运气好,而是必然。

美国和苏联不同,论经济发展水平美国和苏联不是一个数量级。无论是工业农业,苏联都大幅度落后于美国。苏联长期需要粮食进口,甚至一度出现过粮荒,但是谁见过美国二战后缺过粮食的?更不要说,美国利用美元和黄金捆绑的体系,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凭借自己经济主导力制定的政策,割全世界羊毛,不知道从世界经济里赚了多少钱给自己解决问题。这是苏联根本无法想象的。

苏联完全是依靠充沛的能源和资源成为强国的,到1975年,苏联石油产量超美国,至1979年成为第一大产油国。这段时间,苏联因为产能的增加和原油价格的坚挺,从国际市场上收获了巨量的石油美元,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达到了历史的双巅峰。

从1981年起,美国开始实施遏制苏联的战略,把苏联引入军备竞赛的快车道,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从经济上消耗苏联。然后施压欧佩克增产石油,使世界石油价格低位运行,切断苏联军备竞赛所需的资金,从而拖垮苏联经济。

一个光搞军事、忽略民生、穷兵黩武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冷战对于美苏来说,军费占GDP比重,完全不一样。美国最多百分之十,苏联则是百分之三十,双方谁压力大一目了然。

在80年代末,苏联的军品产品占机器制造业的80%以上,军事支出占国民总产值28%。到1990年,苏联基本消费品有95%以上经常短缺,年通货膨胀率达到90%以上。到了1988年,世界粮食歉收,美国趁机限制粮食出口,国际粮价从1989年起持续暴涨。苏联不得不用黄金向美国购买粮食,导致国家黄金储备严重不足。

其实,美国在冷战中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在整个70-80年代,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和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几乎陷于停滞,里根上台的1981年,美国GDP增长率0.1%,而失业率却高达7.1%,消费品的物价上涨12.4%。冷战结束后有美国画家画漫画,肥壮的日本和德国给枯瘦的美国举着一个牌子,冷战的胜利者。意思是,冷战的真正胜利者是借着美国和苏联军备竞赛之时发展经济的日本和德国等。

美国冷战学者彼得·施威泽认为:“把克里姆林宫推下灾难的深渊,并非哪一个事件或者某一项政策。如果当年克里姆林宫没有面临美国的军事挑战、在波兰军管和阿富汗战争的地缘政治挫折、在石油出口方面因油价暴跌蒙受数百亿美元硬通货损失,以及无法获得西方技术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累积效应,我们有理由相信苏联可以闯过风暴。

1946年至1991年,在对抗了45年以后,幸好其中一个终于无法支持下去,1991年,苏联轰然垮塌,解体了。如果冷战再持续10年,这个世界会发展成啥样,令世人无法想象,或许苏联咬牙坚持下来,美国会戏剧性的提前崩溃?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