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这下懵了!印度在美国的脸上狠狠的留下五个指印!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观察眼

文 |  天涯补刀

最近一段时间,在面对美国的时候,印度表现的比较硬气:

10月5日,印度顶住了美国的压力,在新德里和俄罗斯签下了近9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其中包括价值54.3亿美元的S-400远程地对空导弹系统、6000枚导弹、价值25亿美元的4艘“克里瓦克III”级隐形护卫舰以及价值10亿美元的200架军事直升机。

在签订合同之前,美国为了不让其它国家购买俄罗斯武器,不惜对中国军方发出了制裁震慑其它国家。印度和俄罗斯签订合同之前,美国又一次警告印度,说这S-400可是美国重点“关照对象”,威胁印度要是不放弃购买的话,除了它本身触发的制裁条款之外,连印度之前从美国买的价值180亿美元的装备可能也会面临装配问题。

尽管如此,印度还是和俄罗斯签订了合同,在全世界面前实实在在的打了美国一巴掌。

除此以外,大家可能知道,在特朗普上台后提出了一个遏制中国的所谓“印太战略”,想要拉拢印度一起围堵中国。

然而,据俄罗斯卫星网10月9日报道,印度政府目前的政策决定了印度海军可能不会加入日本海军在南海联合巡逻,或其它任何形式的合作行动。但是,两国海军打算加强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海上能力。

以前我们多次和大家分析过,南海对中国、美国、日韩都异常的重要,因为南海是破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美日经常在那个地方搞事。

目前能瞬间破美国霸权的地方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沙特,因为沙特是石油美元的根基,沙特倒了,美元的根基也就不牢固了。

第二个就是南海,因为世界70%以上的实体商品都是通过南海运输到世界各地的,南海是东方实体经济和西方虚拟经济之间的纽带。

一旦中国封锁南海,那么欧美、甚至全世界都会因为缺少生活必须的商品而进入动乱中,而日韩也会因为无法出口商品而经济崩溃。

正是因为南海如此重要,所以美国、日本经常在南海搞事,并宣称为了保护所谓的“自由航行”。

而这两则新闻表明了两个意思:

第一则新闻表明印度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选择了俄罗斯。

印度无视美国警告和俄罗斯达成巨额军购,说明印度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倾向于俄罗斯——国际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购买哪国武器就是倾向于哪一方,因为武器的利润非常高,本质上就是交保护费。

另外,S-400是俄罗斯最先进的武器之一,这种大杀器关系到一个国家武器系统的安全,一旦这种武器被敌国获得,那么就可能被研究出其弱点。

所以,印度从俄罗斯购买S-400的本质就是:印度在美俄之间选择了俄罗斯。

第二则新闻表明印度在美日的“印太战略”中不愿得罪中国。

在奥巴马时期,美国为了让中国成为美国的小弟,提出G2集团的概念,但是被中国拒绝,提出C2模式——G2就是美国当世界老大,中国跟着美国混,做美国小弟,中美共治全球;C2就是中国和美国的地位是平等的,共同维护世界,即“命运共同体”。

中国拒绝了美国的G2模式,美国恼羞成怒,为了遏制和围堵中国,奥巴马提出了一个叫做“重返亚太”的战略。

在奥巴马实施“重返亚太”战略的七、八个年头里,美国气势汹汹,调动了几乎能够调动的各种资源和力量,不断的上蹿下跳,挑拨离间,唆使纵容,给中国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压力和麻烦——台海问题和南海问题全面爆发,尤其是在2016年,菲律宾在美国的怂恿下,炮制了“南海仲裁案”的闹剧,中美差点就打了起来。

可以说,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牵制了中国大量的精力。但是,美国没有想到,美国给中国的压力越大,而中国反弹也越来越大。

为了破解美国的围堵,中国除了在亚太地区不断的和美国进行拉锯战,菲律宾问题逐步解决;同时,中国还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应对,打通向西的出口,让美国陷入被动之中。

比如,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让中国在印度洋有了一个出海口;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缅甸的皎漂港又让中国在印度洋多了一个出海口——这个不仅仅破解了马六甲海峡的困境,而且让中国有了印度洋的战略支点。

目前,中国已经有了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和缅甸的皎漂港,还有吉布提的军事基地,还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地方,中国进入印度洋,经营印度洋,已经势不可挡了。

不仅仅如此,中国的力量也开始影响波斯湾了。而且,波斯湾的两个老大,沙特和伊朗,都和中国的关系都不错,都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他们都不会反对中国进入印度洋,对中国进入波斯湾也不持反对意见。

比如2016年11月14日,中国与伊朗签署防御协议,一旦伊朗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就像叙利亚邀请俄罗斯出兵一样,中国可以直接派兵进入伊朗,这代表中国军事介入中东核心区取得了法律保证。

2017年6月中东最乱的时候,中国和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伊朗在中国的安全背书下,一口气向叙利亚的ISIS发射6枚弹道导弹。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在亚太地区围堵和遏制中国是毫无用处的,于是特朗普将奥巴马的“亚太战略”扩大为“印太战略”——想要从印度洋、太平洋同时遏制中国。

其实,印度对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布局也很担心,因为现在印度也被中国给围了起来。但是,印度其实也很明白,中国的印度洋战略并不是针对印度的,而是针对美国的。

事实上,目前中国根本没有把印度当成战略对手。说难听点,目前印度没有让中国为其付出那么大精力的资本。真要是为了对付印度,中国根本不需要那么大费周章,在克什米尔和藏南地区就能让印度“生不如死”。

当然了,印度洋也是印度的核心利益所在,所以在美国提出了“印太战略”的时候,印度也是乐意参加一下的,毕竟多了美国,那么也能给自己壮壮胆——虽然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布局不是针对自己的。

很显然,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并不是为了保护印度的,而是想要让印度和中国为敌,印度当然知道美国的算盘,所以它不可能为了美国的战略而与中国这个强大的邻国翻脸,所以印度在“印太战略”上并不怎么上心,而且明确了不和美国、日本到南海去“搞事”。

事实上,以前我们也和大家说过,目前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具有争霸的能力,至于印度还远远没有那个能力。

印度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争霸,而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问题。

比如昨天就有人问我: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你是印度一把手,你将如何让印度快速崛起?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大家不要忘记印度还是没有实现工业化,没有工业化,人口并不是红利,人口多会拖累经济发展的——在土地有限的时候,产出也是有限的,人口越多,能够积累下来的资源就越少。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家有5亩地,每年种的粮食只能够5个人吃的,你家有5口人,那么你无论种地多少年,你依旧还是穷。但是假如你家有只有3口人,那么你就可以余下2口人的粮食去卖钱,逐渐积累几年,那么你就可以有钱去买点机器设备开个小工厂,等你的小工厂开起来的时候,逐渐需要的用工多了,那么这个时候人口就是红利了,人口越多,工厂的规模就会越大——这就是当初中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的主要原因,也是现在鼓励生育的主要原因。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人在抨击中国以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其实这是没有道理的——很多人没有经历过那种吃不上饭的年代,只看到现在人口老龄化,招工难,人工成本增加,而没有看到没有当初的计划生育的背景,如果没有当初的计划生育,那么现在的中国恐怕比印度也好不了多少——要知道二战后印度的起步可是比中国高不少的。

现在的印度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穷国、文盲大国,现在印度的主要精力还不是放到国际博弈上——就像以前的中国一样,应该韬光养晦、埋头发展经济。

有人问我:如果我是印度一把手,我将如何让印度快速崛起?

其实,很简单,就是走中国以前走过的路。

第一步,进行土地改革。

目前印度的土地还是私有的,大量的土地还集中在高种姓的地主手中,生产能力比较低下,只有将土地分给老百姓,才能提高生产能力。

第二步,加大计划生育,积累工业化的资本。

第三步,进行户籍改革,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性。

印度目前实行的是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简单的举个例子:你是一个军事天才,但是由于你处于低种姓,那么即使你有通天才能,那么也无法进入军界,更无法获得重用。

试问,你再有本事,没有舞台,又有什么用?

印度的高种姓人数终究是少,这样就不能发挥太大的优势,而且人分多个等级,非常容易造成各种矛盾和动乱。

第四步进行文化改革,至少要做到“书同文”。

印度民族众多,语言复杂,据有关资料统计,印度共有1652种语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达33种。

印度的宪法中规定了18种语言为联邦官方语言,你可能在这个地方能听懂、看懂,到另外一个邦就可能既听不懂,也看不懂——不像中国即使不同地区的发音不一样,你也能看懂字或书,因为中国统一了文字(汉字)。

只有做到“书同文”,才能做到方便交流,促进发展。

第五步,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权。

在二战前,印度其实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国家。它是有很多个不同的民族组成的一个个“邦国”,各邦都有自己的政策和制度,甚至武装,所以印度一直无法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权。

去年莫迪仅仅为了统一各邦的税务,就不得不在洞朗地区挑衅中国,转移国内的矛盾——差点就被中国揍了。

而上面我说的每一条都远远要比“税改”要难得多!

不要说和中国较量了,就算印度想要达到中国目前的实力,在一切改革不出现大问题的情况下,恐怕都至少需要50年之久!

印度总理莫迪仅仅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做出了一点贡献,就被有些人吹捧为“莫大仙”和“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经济铁腕人物”——想要赶上中国,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曾经,我在以前的文中对当今世界的政治人物进行过一个排名。

我认为,目前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外,还有四个人算得上顶级政治家:俄罗斯的普京、德国的默克尔、日本的安倍和印度的莫迪。

普京——从1999年担任总统开始,至今掌控俄罗斯近20年,俄罗斯在普京的带领下,在欧美的疯狂围堵下,始终屹立不倒,目前甚至有了一定的反击的能力——得益于中国的帮助;

默克尔——2005年成为德国的第一女性总理,至今已经连任四届,掌控德国政坛14年,德国经济始终排名世界第三,推动了欧盟的发展——离开德国的默克尔欧盟将无法运转;

安倍——2006年-2007年担任日本首相,采取亲华政策,被迫下 台;2012年至今,第三次连任日本首相,不出意外的话,安倍将会成为日本历史上63位首相中在位时间最长一位首相。

莫迪——2014年担任印度总理,上台后,对国内进行大胆改革,税改、废钞,这些印度历史上没有谁干成功的事,莫迪在“不声不响”中完成了。当然,在这个过程充满了风险——差点被中国揍了。不过,现在印度国内矛盾还非常的严重,种姓制、土地改革等还未能完成。国际政治上,说话权还比较小,所以我们把他放在最后一位。

除了莫迪在印度国内做了一些值得称道的事外,莫迪能够上榜的最重要原因是:与其它未上榜的相比,莫迪的政治眼光要更加的长远。

莫迪为了税改不惜得罪中国,差点被揍后,紧接着又像“没事人”一样,来了中国参加“金砖国家峰会”,然后又和巴基斯坦一同加入了上合组织,再然后在短短2个月内多次访问中国。

现在印度不愿意充当美国的“马前卒”是因为莫迪知道印度现在主要问题是发展问题,而不是和中国、俄罗斯为敌,中国现在所做的一切也不是针对印度的,所以这次印度不仅仅公开违背美国的意愿购买俄罗斯的武器,不参与“印太战略”中的“亚太战略”。

莫迪,是一个顶级政治家。

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

如果能让莫迪执政20年,那么印度或许会来个大变样,关键是印度的“民主”制度摆在那呢?

他会有那个机会吗?

说实话,我觉得美国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断的围堵中国。

原本美国只要不那么的逼迫中国,那么中国的影响力或许就主要在东亚了,不会触及中东等区域,结果现在美国非但没有在亚太围住中国,而且让中国的影响力扩散到中东和印度洋了——美国的战线不但越拉越长,而且顺带让印度被中国围起来了!

中华民族一直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压力越大,就越强!

可能,要不了几年,美国人就会骂美国以前的历代领导人极其愚蠢,如果美国不这么逼迫中国,或许美国的霸权要多存活好多年。

可能,多年后,印度也会骂美国:你好端端的围堵中国干啥,要不是你,我现在也不会被中国压的喘不过气来!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