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航母建造有多少坑?美国海军已经给我们展示过3次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刀口谈兵

作者:瀚海狼山

二战以后,随着舰载战斗机迅速的全喷气化,美国海军发现二战期间生产的2到4万吨的航母实在太小了,只能回炉炼钢。新造航母的吨位很快到了6万吨甚至7万吨。而为之配套的蒸汽弹射器也发展迅速,长度和重量的步子也迈的越来越大。美国海军很快就发现,航母吨位小于8万吨,是不适合配备C-13这种超大蒸汽弹射器;强行安装上,竟然会导致整个航母甲板的变形!虽然C-13蒸汽弹射器和F14等重型舰载机的出现是一场不小的大跃进,但也导致了冷战早期生产的很多航母被淘汰。

到了尼米兹级,现役的C-13-2蒸汽弹射器,其实最大弹射能力也就30吨上下,要弹射30吨级别的的舰载机,起飞真风速必须大于130节,十万吨的航母同样也要开足马力加速前进,获得高速甲板风才能弹射,否则就有离舰速度不够,弹射失败的风险。

美帝在航母技术上的第二次“跃进”,就是早早的上马了企业号核动力航母。企业号342.3米的长度至今仍然没有别的航母超越,可见当年定的目标之高,但是现实是只生产了一艘就打住了。企业号最大的问题,就是运用了8个小功率反应堆,忘了“和尚多了不挑水”的道理。强行用小功率堆拼凑出来的“核动力”,推动4万吨的戴高乐号都力不从心,让他们集体出力推动9.4万吨的企业号,更是勉为其难。最终企业号没到设计寿命就退役了。至今的拆解都是难题,拆掉他的预算居然有20亿美元,而且到现在还不敢动手。可见当年头脑一热,就匆匆上马的后果。

美国海军的第三次跃进,自然就是福特级!

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确实很先进,但是越先进的东西,潜在的风险就越大,因为实验和经验积累不够:电磁弹射器对航母船体在大风浪下的变形幅度,要求很苛刻;还有战时航母万一被击中,电缆和供电中心的抗战损问题。

美国海军并非没有考虑福特级一起上马太多最新技术的潜在风险,福特级最初方案,就是蒸汽和电磁弹射混合的,保证电磁弹射一旦出现技术故障,不至于全舰丧失战斗力。但是美国国会的老爷们,也和普通军迷一样,喜欢“高技术的堆砌”,纸面越先进的东西,带有“革命性”的技术,更好批经费。

最后权衡的结果,福特级一步到位,而且后续舰也已经开工了2艘。萝卜快了不洗泥,现在的福特级是生产一艘趴窝一艘。

我们在观察了福特级的问题几年后,已经基本摸清了美帝的技术症结,美帝在前面已经圆满完成了趟“技术地雷”的光荣任务,我们的003型才南北同时开工。

这属于典型的“我们摸着美国海军过了河,美国海军自己却摸着石头掉河里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