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警改制!日本“吓”坏了 可我们还没动呢

军迷圈官微
文|米尔军事网
来源:中国搜索综合:中国军网、海外网、参考消息、环球时报
7月1日起,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海警队伍整体划归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指挥,调整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称中国海警局,中国海警局统一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责。

这个消息让日本媒体颇为关注。据参考消息网近日报道,日媒称,今后,中国海警局无论是在船舶数量上还是装备上都可能会大大强化。日本自卫队干部对此表示,现在中日双方实力就已经非常悬殊了,今后日本面临的挑战将更大。
日本政府的担心

面对中国海警,日媒为何表现出“压力山大”?
中国海警成立于2013年7月22日,由原国家海洋局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辑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6月,《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曾刊登题为《中日在经济实力外的另一个逆转》的报道,认为中日具备的海上警备力量出现逆转,并正不断拉开差距。
上述报道在对比千吨级以上的大型船只数量时称,综合中国方面的报道和资料会发现,截至2013年前后,日本仍占据优势。但到2014年,日本为54艘,中国则达到82艘,中日发生逆转。到了2015年,日本增至62艘,而中国达到111艘,日本被远远甩开。
另据日本《读卖新闻》今年7月1日报道,中国海警局此前一直归公安部和国家海洋局管辖。公务船的船员实际上都是“公务员”。但此次改编之后,他们将被统一定性成准军事化的武装警察。

日媒称,日本政府担心中国海警局和中国海军今后会进一步加强合作,不但在钓鱼岛附近加紧活动,还可能强化武装。
“霸气,海警官博首秀”
123年前,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悍然占领中国钓鱼岛;二战结束之后,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书》等法律文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已经归属中国。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起,日本又开始觊觎钓鱼岛。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图
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研究员郁志荣今年2月在参考消息网发表文章指出:
除了非法派出武装巡视船进行所谓“领海警备”、外务省发表关于钓鱼岛基本见解之外,还时不时地做一些小动作。
譬如印刷发行印有钓鱼岛的邮票、将部分国民户籍迁移岛上、官员登岛视察、祭拜以及企图改名“登野城尖阁”……除了这些小动作,还上演过购岛“国有化”闹剧、签订所谓“台日渔业协定”以及教科书里写进钓鱼岛是其“固有领土”等。
日本损害他国领土主权的小动作已经引来相关国家的反制措施。2012年9月,时任日本首相的野田佳彦与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上演了钓鱼岛
“国有化”的闹剧,这一举动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此后,中国采取对钓鱼岛海域实施常态化巡航执法的反制措施,给挑衅者有力一击。
就在日前的7月4日,中国海警局官微“中国海警”发布首条消息,中国海警2305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网友对此纷纷点赞,“霸气,海警官博首秀”“你好,中国海警!”“为钓鱼岛巡航点赞”等留言表达欣喜之情。
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根据日方的统计,这是继6月25日后中国公务船再度进入钓鱼岛12海里巡航,也是2018年以来的第12次巡航。
三类主要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28日举行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海警划归武警部队后,将会实行什么样的领导机制?在执行海上维权执法任务时会有什么变化?特别是在钓鱼岛巡航维权时,可能会有什么改变?”。
对此,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表示:
海警队伍整体划归武警部队,调整领导指挥体制,统一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责,没有改变海警基本任务的属性,也没有改变中方在相关涉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中方将一如既往地同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谈判磋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同各国加强执法安全合作。
据海外网报道,改革之后,意味着从此武警部队担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海上维权执法、防卫作战三类主要任务。对此,中国现代国关系学院军控所副所长郭晓兵表示,海警由警改军是中国加强武装力量统一管辖和协调的一种方式,有助于理顺国内体制,是国家深化机构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海警队伍转隶武警,《环球时报》援引一位海洋问题权威研究人士的话表示,此次海警改革,进一步固化深化前期海上维权执法力量整合的成果,有效解决一直以来海上维权执法力量“多龙闹海”的痼疾,有利于维护中国的海洋秩序,有效应对中国海洋方向复杂严峻的多重挑战,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不管中国海警隶属什么机构,中国始终注重维护海洋权益。正如外交部所言,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意志坚定不移。中方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刀钝不用怕,磨刀神器帮助你!
三槽孔位、持久耐用、适合全部刀型;
操作简单、只需5秒造就锋刃!
开箱验货,货到满意再付款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