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定音:中国航空母舰将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军迷圈官微
文|刀口谈兵
作者:大水来

这么一张图,是我国航母走向完全体的最后一棒
最近网络出现了这么一张图:图上有个类似美国E2C的预警机的飞机,横幅红字写着:海上预警机平台关键技术验证机,强度试验机交付仪式,2009年8月13日西安。
这么一个小图,很可能暗示,中国航母舰载预警机距离不远了。
中国航母战斗力和美国相比如何?预警机有啥用?
让我们先从辽宁号航母说起。
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2012年9月25日开始服役,中国人半个多世纪的航母梦终于成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虽然船体是从乌克兰买来的废旧军舰,但是大部分结构完好,动力正常,船体腐蚀轻微,最终经过努力,一举修复如新,而且用先进技术刷新了一遍,尤其是电子设备,被原厂高了几乎2代水平。

辽宁号航母使得中国第一次拥有了大型常规起降航母
而辽宁号舰载机,则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苏33舰载机的仿制,具有机动性好,机体空间大,内油多,航程远,载重大的优点,远胜过美国的超级大黄蜂F18EF这小短腿。

歼15,三翼面舰载机,技术来源于购自乌克兰的苏霍伊T-10K舰载机样机
本来,航母和舰载机这种尖端武器,属于对于中国的非卖品,几乎买不到,实在没办法中国就考虑自主研发,歼8II和歼7都考虑过改装舰载机,最终由于个头太小,起降性能太差,载弹量太少航程太短而只能作罢。
但是天从人愿,最终出现转机,苏联解体后,遗留了苏27的舰载机试验机遗落在乌克兰,最终经过努力,沈阳拿到了一个完整的试验机,虽然距离完整版的苏33还有半步距离。
沈阳先下手为强,拿到T-10K试验机,最终成了中国第一款航母舰载机竞标的定海神针,成都的歼10双发改型,轻松出局,原因就是:风险太大,不可预测。

成都所也努力过,不过在2002年,距离歼10定型还有2年,海军还是一如既往的投票给沈阳
沈阳所从T-10K样机测绘仿制开始,结合从俄罗斯得到的全套苏27图纸技术资料,搞定了歼15舰载机,虽然进度有点拖拉,从沈阳所的情况来说,歼11B是开胃菜,歼15才是大考,虽然有样机和图纸,但是设计意图还是很难看懂,而且设计师经验积累水平距离苏霍伊设计局几十个型号的情况下,搞定歼15能上舰,确实很难。

歼15从立项到定型,花了几乎13年时间,对沈阳所是个艰难的考验,完全没经验
歼15过关了,批量生产,还派生出固定弹射型号,还有双座电子战型号等,基本和美国超级大黄蜂齐平,有网友就问,我们的航母和美国尼米兹应该差不多了吧?
作战平台歼15水平和超级大黄蜂类似,机动性更好一些,可以挂载更多武器,但是缺了预警机。
缺了预警机,歼15只能在舰载雷达的发现距离内活动,这等于将歼15性能腰斩,所以要发挥歼15的大长腿优势,预警机必须有!
2009年我国开始舰载预警机强度试验机,到现在几乎过去10年了,还出不来,问题在哪里?
问题在舰载机雷达吗?
不是,威猛无双的南京14所已经搞定了比美国E2D更强的预警机雷达。

没有预警机,歼15战斗机几乎只能能“窝里横”,不敢飞远了
现在就卡壳在飞机平台上。
有人说,照着E2自己设计一个就是了?
实际上来说,很难,我国没有E2的图纸和样机,比较贴近的就是运7飞机,但是运7飞机有个弱点就是,机身直径比较粗,而且机体比较弱,不能经受航母舰载机7米每秒的垂直冲击速度,正常陆地起降只有3米每秒,而且舰载机着陆通过尾钩拉扯,不经过大力加强,直接撕成2段。
实际上,运7飞机,就能用一个飞机机身直径,机翼和发动机都要重新设计,这和研发一款新飞机没有任何两样,这可能是项目拖延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舰载机样机西飞应该造出来了,但是技术问题比较多,迄今为止航母上没看到踪影
还有,我国发动机基础薄弱,喷气发动机弱,涡桨发动机更弱,民用发动机几乎都外购,平时很少投资,忽然要一个高功率高可靠的产品,实际上来说很难,新出现的民用5000kw涡桨发动机,刚刚开始,距离成熟尚早。
实际上来说只有大改原有的老发动机,增加马力,减轻重量,容易保证可靠性和进度,或许是唯一的路径。
歼15有技术样机,和苏27全套资料,还有国内先进设备,最终研制周期超过12年,而预警机几乎从一无所有起步,更难,但是中国军工人的努力和能力大家都看得到,追赶美国人,我们几乎没有多少缺项了。
舰载预警机也不例外。

和美国人相比,中国航母飞机编队,就缺预警机了,你快出来!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