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没有商量余地!英国军舰途经南海 16艘中国军舰“围观”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复兴军事

据环球时报7月3日援引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日前英国海军“萨瑟兰”号护卫舰在途经南海时,遭到了16艘中国军舰的跟踪。本想来南海炫耀武力,却被中国海军如此一番“教育”,不知道英国人心里是什么滋味?

过去近十年里,不少东盟国家曾为南海地区同我们拍桌子、红脖子、甚至出动军事力量相要挟,而在30年前,我们曾为建设永暑礁,在南沙海域同越南海军大打出手。但是现在,这些往事仿佛就此揭过。

6月27日,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十五次高官会在湖南长沙顺利闭幕。我们和东盟10国的代表们,在湘江之畔齐聚一堂,为推进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而共同努力。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南海有太多“前事”。诚然,我们同其他国家构建了良好的关系。但有些历史不能淡出我们的记忆,有些教训仍然需要我们牢记。我们不仅需要享受和平,更需要知晓,我们为什么能够拥有和平。

南海满载的血与泪

我们在南海留下的足迹,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古人伐木成舟,驾风帆驶向深蓝。在万顷碧波之间,游历南海诸岛,并将见闻记载在《山海经》的《海内南经》之中。

秦时明月汉时关,随着朝代更迭,我们对南海从先期探索,转入了行政管辖。东汉初期,复兴汉室的汉光武帝刘秀,在派遣伏波将军马援南伐之时,就登上了“千里长沙”,即现在的西沙群岛。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南海,但是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清朝的长期海禁让我们失去了远洋力量,停滞不前的科学技术,更是让我们的国防力量衰弱不堪。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下,我们还是一度失去了对南海的控制权。

从帝国主义到法西斯,我们的南海历经转手。但是属于我们的领土,无论历经怎样的波折,少一寸都不行!

回首1943年11月,在亚洲战场上,我们的抗日英雄们正顶着日军猛烈的炮火,在常德会战中浴血奋战,为取得“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而前进。而在距常德约7600公里之遥的开罗,我们的谈判代表们登上了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在《开罗宣言》草案讨论中,英国暗藏祸心,想要将满洲、台湾和澎湖从“归还中华民国”改成“必须由日本放弃”。但在谈判桌上,中国代表王宠惠据理力争,果断反驳英国的提议,打下了南海回归的基础。两年后,《开罗宣言》更是成为了《波兹坦公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的回归就只待日本签字投降。

1945年8月15日,历经8年抗战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听见了胜利的号角。正午时分,日本昭和天皇的声音在全日本的收音机中回响,他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停靠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迎来了它一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中国人民最为期盼的时刻。在它被水兵们反复擦洗的甲板上,摆上了干净的桌椅,桌上放着一份投降书和一支笔。在万众瞩目中,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告南海正式回归中国。

南海,是中国的南海,它不仅是我们凝聚有我们的历史,更是饱含了中国亿万民众的血与泪,是中华民族苦难、奋进、反击和胜利的成果与见证。

挥之不散的硝烟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南海地区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国共之间的交锋,并不影响它属于中华民族的事实。

但从1956年开始,南海上空再次弥漫着硝烟,在数十年的时光里都挥之不散。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海军实力衰弱不堪,越南便趁此机会,持续占领我们的西沙珊瑚岛,拉开了各国对南海的侵占大幕。

上世纪70年代以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不断向南海增兵,在一座座岛礁上插上国旗、修建驻地,以示其侵占之实。我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尽管当时的人民海军仍然弱小,多是数百吨级的舰艇为主,但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我们哪次占据了优势?我们当时的确缺乏水面大型舰艇的支援,但我们的军队任何时候都不会缺乏“亮剑”精神。

1974年1月19日,我们在永乐环礁巡逻的4艘小型舰艇与越南4艘美式千吨级舰艇对峙。多次周旋对抗后,越南海军发出了西沙海战的第一声炮响。激战之中,我们有2艘支援舰艇及时到达战场。

在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较量中,我们取得了击沉一艘越南军舰、击伤并赶走其他三艘的重大战果,这也是我们从甲午海战之后,首次击沉敌舰。裹挟着海战胜利的气势,我们的登岛部队迅速登陆、夺回西沙三岛,一举解决越南对我们西沙群岛的侵占,并为十多年后的南沙海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事实上,最大的挑战并非来自南海域内各国,而是曾经的盟友变成了最大的威胁。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太平洋上画下了三条线,希望围堵亚洲大陆,对我们形成威慑之势。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一代老兵”麦克阿瑟更是将第一岛链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因为它仅距中国160公里,能够向我们的东部沿海地区投射力量,形成战略威慑。

而在第一岛链内,我们的南海就成为了美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南海仿佛一柄锥子,在第一岛链内形成了一个突出部。不仅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其星罗棋布的岛礁,也可以成为我们海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冷战结束之前,就是美国不断为第一岛链诸国提供军事援助,让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足够的军事实力,进而挟制我国。尽管这些岛链的意义已经在冷战结束时失去,但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很快它们就再次被美国重新利用。

难以平息的风波

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联合国所有主权国家参加下,最终得到通过。这被认为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斗争的结晶,但也美国对我们南海的基本政策,由“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的转折点。

在此后的时间里,美国不断鼓动南海域内国家,让它们继续在南海搅起新的风浪。

1999年,菲律宾以军舰搁浅为由在仁爱礁长期坐滩;同年,菲军舰多次驱赶、撞沉中国渔船,并在11月3日,特意将淘汰的军舰“BRP Benquet ”搁浅在黄岩岛上。

另外,在南海地区最能搞风搞雨的就是越南。在经历了西沙海战和南沙海战后,越南仍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仗着美国的支持,在更多的岛礁上建设据点。2014年,在南沙海域,我们实际控制的岛礁数量仅为9个,而越南则多达29个,并不断派遣人力,通过肩挑手扛的方式,围堰填海,建设岛礁。

过去的20多年里,其他国家纷纷在南海大兴土木,而美国也从幕后推手,逐渐走向台前。在2011年之前,美国主要以军事援助的方式,将淘汰的舰艇赠与或出售给这些国家,而在2011年年底,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在APEC上亮出“转向亚洲”的战略,并在半年后,2012年6月的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正式由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纵观百年历史,我们面临的是一场难以平息的风波。正如普京所言,受西方尊重的强者有三个要素:

第一,你必须有实力;

第二,你必须证明你有实力;

第三,你必须让别人明白,你有勇气和决心在必要时使用你的实力。

面对这些威胁与挑衅,我们不需要过多的在言语上进行纠缠,只有实际行动才是最好的回应!

但是,想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就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我们在南海地区究竟还缺些什么呢?

要知道,从052型驱逐舰服役之后,我们的海军力量已经能够压制住南海域内各国,而039型常规动力潜艇及其改进型的出现,也让我们的海军足以控制整个南海区域。但控制海域并不是控制岛礁,我们可以让海军舰船游弋整个南海,却做不到让每一个岛礁都有军队驻守。

于是从2012年开始,美国和其他国家越是叫嚣,我们越是平静,因为我们找到了破局的关键,剩下的就是行动与耐心。永暑礁、渚碧礁、南薰礁、赤瓜礁、东门礁、华阳礁、美济礁等7个礁盘上,在南海“地图修改器”,我们的岛礁施工人员们不懈努力下,完成了“礁”变“岛”的华丽转身。

在施工声中,美国舰机不断打着“自由航行”的幌子,前来南海巡航。但武力压不倒我们建设美丽南海的决心,美国人越是来的频繁,我们越是加快工程进度。如今,永暑礁、渚碧礁和美济礁上,更是建成了拥有3000米跑道的大型机场,让我们的空军力量,能够遍及整个南海,也将为海军提供新的后勤补给基地。

的确,我们受到了风波影响,3年前曾被认为一度走在了战争的边缘,我们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曾陷入低谷之中。但实际上,那些都是短时间内遭受的损失,从长远来看,我们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保障。

自身实力才是硬道理

百年匆匆,曾经的英雄人物大多归于一抔黄土;风云变幻,现在的国际规则仍然不曾改变。在6月28日,外交部评价这次关于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高官会中强调,会议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我们必须知晓,这些成果来自于我们强大的实力。

看看中东,陆征祥的警句——“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被反复证实。从叙利亚到也门,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就会沦为鱼肉,任由域外势力摆布。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通过挑拨地区内各国间的关系,制造对立和军事摩擦,进而以各种理由介入到纷争之中,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局势。这是一套把戏从19世纪被列强们玩弄至今,屡见不鲜却屡屡得手。

今天,我们从这样的把戏中跳了出来,凭借的是什么?是实力!

1895年,甲午海战中几近全军覆没的北洋水师,把大清从海军“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美梦中打醒。从那时起,我们就渴望建立一支能真正立足世界的海军舰队。然而在燃遍中国的战火之中,大多数的资源与财富都用于陆军建设,让海军迟迟未能得到发展。

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我们迎来的不仅仅是大陆的统一,更是让一部分资源能分配到海军建设上。

50年代,海军首任司令员肖劲光将军在前往刘公岛视察之时,由于缺乏航运手段,还不得不像渔民借用舢板。但仅仅30多年后,在1988年3月14日,著名的南沙海战爆发。我们自行设计、全部采用国产设备、材料建造的的第一型护卫舰,65型护卫舰就在这场淋漓大胜中,建立了卓越功勋。

我们的海军建设,可谓是一路“小步快跑”。从第一型防空导弹护卫舰,053K型护卫舰的诞生,到现代海军主力导弹护卫舰,054A型护卫舰的批量建造,甚至不到40年的时间。40年是怎样的概念?曾停靠东京湾、举报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的密苏里号就服役了55年!

看看南海域内国家40年来的海军变化吧!从西沙海战至今,越南仍然只有少量千吨级舰艇,最先进的“基洛”级常规潜艇也只有6艘。坐滩仁爱礁的菲律宾,如今最大、最先进的主力战舰竟然是从美国海岸警卫队手里买来的二手“汉密尔顿”级巡逻舰,而它已经服役了近50年!

我们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40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是空军实力还是海军实力,都真正的做到了“亚洲第一”,完成了百十年来的梦想。

正是因为有了实力,我们在应对屡屡来犯的美国军机之时,才能派出战机用强硬的“贴近滚动翻转”动作,直接驱逐他们出境。也正是因为有了实力,在南海“横行”的外国军舰,才会被我们的海军舰船赶出去。

当然,浩瀚辽阔的南海并非只会受到他国的军事威胁,在越来越复杂的外交与对抗中,非军事力量也成为了实力的一部分。毕竟在南海的诸多争执中,其他国家的渔船和海警船,成为了挑起事端的急先锋。

面对非军事力量的挑衅,我们自然需要用非军事力量来应对。依靠世界前列的造船业和数量众多的远洋渔民,在这一领域内,我们不惧任何挑战。

2015年,我们首艘万吨级海警船正式加入海警编队,让我们在与其他国家海警船的对抗中,取得了绝对上风。

2018年5月21日,我们的海军部队与海警和渔船首次进行联合巡逻行动,对西沙海域附近、在我国禁渔期内非法捕捞的外国渔船进行纠察。

诚然,南海依然面临层出不穷的多方面挑战。但从填海造岛,到联合巡逻,我们的“工具箱”里拥有“花样繁多”的手段,令我们可以从容“对症下药”。

强国海权的本质

这一切的成就,应该归功于怎样的因素?是我们对财富的积累?还是现代科研人员的努力?笔者认为,我们能从黄水走向深蓝,还要归功于思想上的转变。

毫无疑问,我们是陆上强国,从东海之滨到新疆临近中亚的群山万壑,都是我们的领土。这样的认识根植已久,再加上清代漫长的海禁,让我们一度忘记了我们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拥有悬于万顷碧波之上的6000多座岛屿。可是,只有我们忘了,那些列强们可是始终惦记着。

美国的马汉海权论,盛行世界百余年而不衰,世界强国至今都不忘争夺海上主导权。更讽刺的是,它诞生的时间,恰好是北洋水师走向灭亡的时候。一朝梦醒,自然要重归现实,我们也开始意识到强大海军的重要性。

在建立起“强国海权”这一思想后,我们才会建立起“海军强国”这一历史目标。曾在中华大地盛行的“大陆军主义”,已经不适合“现代军队”这个版本,真正的深蓝海军就此应运而生。

当我们立下远大目标,经济建设就成了一切的基础。看见正在我们海军中服役的056型护卫舰了吗?这一型前后下水了40多艘、目前仍然在不断“下饺子”的主力护卫舰,单舰造价就在1.1亿美元左右。

一艘满载排水量1300到1400吨、仅满足有限强度作战的小型护卫舰就要耗费如此巨资,那么052C/D型导弹驱逐舰呢?先进的039A型常规动力潜艇呢?正在大量建造的055型万吨大驱呢?还有配套的舰载机以及导弹呢?将我们现役和在建的舰艇列表摊开,爬满表格的可是一笔笔巨额支出啊!

纵观全球,除了美国之外,只有我们才能投入这样多的资金,只有我们的经济才能扛起这样迅猛发展的海军。在今年,我们更是给出了1.1万亿元人民币的军事预算,增长幅度高达8.1%,与去年涨幅相比有所增加。这是近5年来军事预算涨幅的首次回升,给出的信号就是要为未来可能的冲突做打算。

拥有了经济支持,还需要厚实的工业基础,我们的邻居印度就成了最佳反面教材。2017年全年,印度军费开支增长5.5%,以639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五。但其薄弱的军工实力拖了太多后腿,排除掉挤占大部分支出的人事成本,许多的资金被用来向其他国家下订单。

在印度的演习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俄罗斯与欧洲的飞机同台竞技,欧洲诸多国家的炮火齐射。这导致了两个严重后果,其一,严重加大了军队后勤压力,迫使花费更多的资金保障后备零件和不同型号弹药的库存;其二,受制于武器出口国,相较于自己生产,进口武器不仅要付出比造价高得多的资金,还需要在其他问题上做出妥协。

以史为鉴,我们已经犯下了太多错误。宋朝经济繁荣,却因为重文抑武而覆没;明朝兵强马壮,却受困国穷民富而倾颓;清朝积重难返,长时间不思进取,最终被八国联军叩开关门。

历史和现实都在向我们不断证明,想要保障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就必须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不能有所偏废。所幸,我们正视并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再度向着未来扬帆出海。

历史将证明一切

回望百年,我们已经从弱国变成了强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军事力量前三甲……诸多头衔,应接不暇,振聋发聩。但是,我们仍然要牢记曾经的苦难,需要记住的不仅仅是教训,还有原则。我们曾经是“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受害者,我们决不能成为新的加害者。

“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能成为我们的主要策略,不仅仅是受限于我们80年代的军事实力,更是蕴含富有智慧的高瞻远瞩。“平等相待,互利合作”,不欺负小国弱国,也不与强国对抗,这就是我们坚持的底线之一。但是小国弱国也不能随意挑衅,毕竟尊重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

正如我们的外交部长王毅所言:“在南海这个舞台上,曾经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我们用半个多世纪,从落后走向先进,我们同样能再用半个多世纪,从先进靠近领先。或许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中国!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