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又拿下380亿桶石油 沙特新加坡这回彻底被踢走?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全球博弈

中国元首6月7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元首在人民大会堂同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巩固中哈传统友谊,在民族复兴征途上携手前行。

两国元首还共同接见了中哈首部合拍电影《音乐家》主要演职人员并观看电影片花。

那哈萨克总统来中国干了啥呢?

据中国石油网消息,中石油在6月8日与哈萨克斯坦能源部签署了一份重大协议,内容包括石油合同延期以及深化油气领域合作等。据分析,中哈这次签订的协议之所以重要,很可能与这国储量380亿桶的“世界第二大油田”有关!

中国下血本!重金买下卡沙甘大油田,又修了中哈石油管道! 

去年的时候,中国政府就完成这单史上最大的对外收购,花了2000亿买下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卡沙甘大油田,这一油田由于石油储存量达到350亿桶,因此堪称世界第一“金库”,现在开始能源已经不断运往北京,但对于十分懊恼印度来说,却是“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卡沙甘油田在里海沿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油田之一,可以说这是个充满黑色黄金的金库也不为过,预计储备量有350亿桶,如果能够充分开发,单天的出油量可以满足整个欧洲的10%需求。

不过当这个油田被发现的时候,美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等国家都相当感兴趣,并且纷纷投资入股,但是当他们发现这个油田开采难度很大,成本很高,于是美国的康菲石油退出,并且出售手里面的8.4%股权。

虽然说印度石油公司是第一个候选人,但是哈萨克斯坦很显然更喜欢中国,所以接下了这部分权益以后转手卖给了中国。而对于中石化来说,这么大的一个油田的外购项目,成为了这个公司的最大一笔海外收购。

不过,卡沙甘油田因为岩层压力很高、原油中含有大量危险气体,再加上里海北部严酷的气候条件和补给困难等因素,其石油产量一直维持在低位。据报道,经过中方的艰苦努力,卡沙甘油田项目原油日产量已突破4万吨(约32.3万桶);按照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长的预计,2019年卡沙甘油田原油日产量预计为37万桶,而2024年的日产量将达45万桶。 

然而,油田开采的技术难题被攻克后,采出来的石油怎么运回中国又成了问题——哈萨克斯坦是个内陆国,用超级油轮进行运输是不可能的。好在中国的决策者高瞻远瞩,早在2004年就开始动工修建中哈石油管道了,起点是哈萨克斯坦的里海沿岸,终点是新疆的阿拉山口,全长1700多公里。目前,这条管线已经全部建成投产,年输油能力达到了2000万吨,累积输油更在1亿吨以上! 

先是投入巨资购买油田,然后又历经艰难实现产量突破,再加上耗时耗力修建的输油管道,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可以说“下了血本”;另据统计,光中石油在这个国家已经投资了420亿美元,如果再算上各行业的贷款和援助还要更多。或许有人会很困惑:为什么要在哈萨克斯坦砸这么多钱,拿这些钱去中东买油不是更省事儿吗? 

中国苦沙特和新加坡久矣,而哈萨克斯坦是他俩的“克星”? 

要说明哈萨克斯坦对中国有多么的不可或缺,有两个国家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沙特和新加坡。沙特是中东最大的产油国(日产量约为1000万桶),也一度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但是,这个国家不但和美国走得很近,还经常凭着自己的垄断地位“任性涨价”。据路透社消息称,沙特最近表示可能在7月再次上调卖给洲的阿拉伯轻质原油价格,并达到2014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沙特搞事情最多也就是在油价上做做文章,但新加坡就不一样了,这个国家同样和美国走得很近,它还扼守着国际能源运输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数据显示,中国80%以上的进口石油必须经过马六甲,其中的石油进口风险不言自明。为此,我们国家花大力气修建、或者未来可能修建的中缅油气管道、中巴石油管道、泰国克拉运河等都是为了破解这一困局。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中哈进行能源合作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哈萨克斯坦对我们国家是几乎无可取代的,全世界只有这家别无第二。一方面卡沙甘油田的石油储量不比沙特的加瓦尔油田差多少,未来如果能达到近200万桶的日产量,能满足中国20%的石油进口需求;而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扼守欧亚大陆心脏,除中俄外的其他国家很难染指,已经建成的中哈石油管道在关键时刻能靠得住!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