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如虎添翼!直20等三种新装备 助我军在高原碾压对手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刀口谈兵

作者:朱其俊

近日,《我爱你,中国》系列纪录片第四集《雪域雄鹰》中首次曝光的一段视频火遍了网络:一队全幅武装的解放军战士,在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地带冒着生命危险,庄严无畏地升起了五星红旗,宣誓国家主权。

视频的大背景应该是去年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印方为了阻饶中方在洞朗地区修建公路,非法越界进入中国领土,一时间局势紧张,边防部队剑拔弩张。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从后方营地机动到乃堆拉山口我方阵地一侧的我军指战员,身披防弹衣,携带了比平时更多的弹药,有的还提前写好了家书,置生死于度外,雕塑般地矗立于寒风中,在对面印军阵地射程之内勇敢地完成了升国旗任务。

观众透过屏幕都可以体会到当时的紧张气氛,除了直接参加升旗的十几名官兵,我方阵地工事内的战士严阵以待,随时应对印军可能发起的挑衅甚至攻击。从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以来,中印双方多次在边境地区对峙,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出于多种原因,国内多无正式详尽报道)。

乃堆拉山口(海拔4730米)位于中国西藏和印度锡金邦交界处,距西藏亚东县城约52公里,距锡金邦首府甘托克约24公里,距西藏首府拉萨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尔各答约550公里,越过山口可达西藏的亚东,是连接中印陆路交通的最短通道。

乃堆拉山口所属的西藏亚东县,原先只和不丹、锡金接壤。1975年4月锡金被印度吞并成为锡金邦后,亚东县便成为了中印边界中段的一个突出部。亚东县城据印度西里古里走廊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从乃堆拉山口向南出击,可以切断印度西里古里走廊这道细细的咽喉,把印度东北部各邦与本土割裂开来;相反,从锡金邦甘托克通道走乃堆拉山口,也能相对便利地入侵西藏。因此,作为前沿哨所的乃堆拉山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印边界中段对峙的焦点也集中在这里。

乃堆拉山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已属中印之间条件较好的陆路通道,每年仅4~10月适于人通过,有长达近半年的大雪封山期。

中印边境线上,条件比乃堆拉山口恶劣的哨所还有很多。比如,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同在亚东县境内,海拔4620米的詹娘舍(藏语“雪山孤岛”之意)哨所,因独兀山尖、云遮雾绕,又被称为云中哨所。詹娘舍哨所四周全是85度坡度的悬崖峭壁,汽车只能达到位于距离哨所5公里的山脚下,上山的路只能依靠徒步。最后一段峭壁没有台阶,是两根钢索架起的攀登索道,战士们需要攀爬到哨所。由于每年10月左右大雪封山,战士们需要从8月开始就冬屯粮食、蔬菜、罐头、柴火等生活物资。这些生活必需品一直要持续使用到来年6月冰雪融化。大雪封山后,战士们只能背雪化水生活,曾有三名战友在背雪途中遭遇雪崩而牺牲。

中印边境对峙,背后拼的是经济、科技实力和国家意志,前方拼的是将士的坚韧、勇敢和武器装备。从整体国力和军力上,中国毫无疑问是显著优于印度的,但在某一段边境地带这样的局部地区,中国的力量反而不及印度,特别是在持续消耗的情况下。造成这种局面的最大问题就是由于边境线两侧的海拔不对等,中方一侧的后勤条件太差,人员和物资的运输非常困难。

中方后勤的脆弱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质条件脆弱,能开通公路和铁道的地方本身就少,而且修复的工程难度、耗时都非常高。另一方面是本身存在冬季积雪封山封路的问题,很多道路一年内本身可以通行的时间有限。而印度一方面由于海拔、地形等问题,在后勤方面比中国的自然条件要优越得多。仅以冰雪封路这一点来说,大量研读过中印边境卫星照片的人都会发现,在非常多的地方,都是在中方一侧的道路已经覆满积雪的情况下,国境线另一侧的印方道路,却看不见积雪,仍然处于可以通行的状态。

从目前中印之间的关系及国际大环境来看,两国之间再爆发类似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那样规模的战争可能性很小,而在边境不时出现一些小规模的对峙乃至武装冲突的几率却很大。中国在主权领土问题上恪守着“坚决不打第一枪”的行为准则,虽然我们不打第一枪,但第二枪一定不让别人打!阿三敢用武力来侵害,我们就一定用武力回应!

我坚守哨所的战士如何在大雪封山后依然能获得急需的补给?战士生病或负伤后如何快速转运至条件较好的后方医院?一旦冲突发生,后方及兄弟哨所如何在第一时间驰援?既然山路如此艰险,那么能不能用直升机开辟空中走廊?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更是高达5000~7000米,所以中国西部战区陆航部队对于直升机的实用升限有着近乎变态的要求。世界上80%的直升机都无法在青藏高原执行任务,以往国产直升机受制于孱弱的动力,大多数型号无法在西部高原地区部署。

迄今为止,中国陆航列装的高原性能最优秀的直升机是上世纪80年代“中美蜜月期”从美国引进的24架S-70C黑鹰通用直升机(相当于美国陆军装备的UH—60C型),该机为10吨级,基础型安装了2台1165千瓦通用电气T700-GE-701涡轴发动机,推重比0.31,实用升限5790米,中国购买的黑鹰采用了2台加大推力的T700-GE-701A涡轴发动机,最大功率比美军自用的黑鹰还要高出约10%,拥有极大的动力储备。为保障我西部高原地区国防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黑鹰直升机在历次任务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黑鹰已有几架失事坠毁,仍在服役的也逐渐老旧,机体寿命已接近极限,急需新型通用直升机入役接班。

目前在中国陆航部队担当主力的运输直升机是购自俄罗斯的米171,该机为13吨级,安装了2台功率为1545千瓦的伊索托夫TV3-117VM涡轴发动机,推重比0.24,实用升限勉强达到5000米。我军在中印边境的哨所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直升机在到达这些哨所的途中可能还要飞跃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口,而直升机要接近实用升限高度,其携带的油料、物资等必须大幅减少。米171运输直升机在平原起降可以装载4000千克物资,而要到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起降,载重甚至要低于500千克,去掉机乘人员重量,基本带不了物资了。作为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大国,主力运输直升机长期依靠进口是难以容忍的。出于价格、发动机供应、原始设计、性能等诸多原因,我国并未仿制米171,因此米171运输直升机并不适合作为主力机型大量在青藏高原服役。

部队呼唤高原性能更为出色的国产直升机的列装。近期,随着我国两型具备优异高原飞行能力的直升机的出现,预示西部战区陆航部队即将或已经列装国产新型直升机!

中国在引进美国黑鹰通用直升机的最初时期,就曾考虑仿制这款机型,但该机所采用的许多工艺技术却是中国在当时无法达到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摸索,基本吃透了黑鹰的各项技术,终于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黑鹰——直20通用直升机,可谓卧薪尝胆,三十年磨一剑。直20的技术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黑鹰,因此两款直升机无论在尺寸、外观、重量、性能上都比较接近。直20安装的很可能是2台1600千瓦级的新型国产涡轴发动机,有了强劲的中国心,直20的高原性能比美军装备的最新型号黑鹰更强。

去年年底,直20高原试飞照片流出,说明该机已经处于测试定型尾声,即将装备部队。

作为10吨级通用直升机,直20偏重于人员运输,也能吊运物资、轻型车辆和火炮等。直20在执行前线突击运输任务时,可以搭载一个全幅武装步兵班的战士。班是陆军最为基本的战术单位,也是完成具体作战任务的单位。一般来说,如果一架直升机就可以完成一个班的运输,那么机降后,整个班就可以立即投入战斗,不需要重新集结。直-20能够大幅提升中国军队的空中机动能力。将来中印边境哨所一旦有事,直20可以搭载我边防部队战士快速飞临哨所附近上空,抢占有利地形,机降实施增援。

这是美军突击队搭乘黑鹰直升机在山顶悬停机降的照片,我们自己的直20服役后,再也不用羡慕别人

从美军摸着石头过河、解放军擅于摸着美军过河的传统来看,将来以直20运输型为基础平台可发展出火力突击型(有短翼可外挂火箭弹、反坦克导弹)、特战型(带舱门机枪)、搜救型(安装救援绞车)、反潜型(海军专用)等多种型号,使部队在执行任务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直20通用直升机采用的1600千瓦级新型国产涡轴发动机,还可以作为研制中的国产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动力,以弥补武直10动力不足的缺憾。

相比于直20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直18A则更早参军。2018伊始,中国陆军航空兵就迎来了一种全新机种,试飞好几年的直8型运输直升机家族大改款——直18A型直升机正式列装陆军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陆航旅)。这次列装直18A的陆军83集团军驻扎于中原腹地,相信在平原地区积累一定的使用经验后,西部战区陆航部队也会很快接装该机。

直18A是14吨级三发运输直升机,偏重于运输货物和武器装备。直18A基于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设计,AC313设计升限是7000米,试飞时曾上过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还曾创造过8000米升限。

直18A运输直升机换装了起飞功率1500千瓦级的涡轴6C涡轴发动机,三发可以为这一机型留有较大的剩余功率,载荷得到有力增强,非常有利于在高原上执行运输任务。参考AC313的指标,直18A型最大内部载荷超4吨,或外部吊运5吨。2015年1月31日,央视新闻节目《军事报道》披露了直18A在青藏高原进行升限测试的细节。画面中,直18A运输直升机在海拔高度8900多米时发生报警,试飞员通过妥善处置,再把飞行高度提高了80米,实现该机型试飞新高度——9000米,成功飞越珠穆朗玛峰。从升限这一性能数据来看,直18A高于印军任何一型现役直升机。

自从印军装备了购自美国的39倍口径155毫米M777超轻型火炮后,对我边防哨所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用直升机带着该炮占领一个山头,就能控制周围一大片区域。我们自己的4吨级AH4型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性能丝毫不逊M777,今后可由直18A运输直升机吊运到更高的山头制高点,从而对印军实施火力压制。

10吨级的直20和14吨级的直18A两型直升机侧重点不同,相互配合使用将使我国陆军如虎添翼。随着两型直升机在我军高原陆航部队的大量列装,将极大扭转目前中印边境我方后勤劣势,以往因冬季大雪封山造成补给困难,人员不得不下撤的临时哨所,再也不用担心会被印军拔掉了。

说到高原山地作战的机动能力,很有必要提一下2017年朱日和沙场大阅兵中首次亮相的山猫全地形突击车。这种8x8全轮驱动的全地形车,外形小巧,其貌不扬,但性能却是逆天。山猫车长3.9米,车宽1.8米,整备重量1.7吨,装载重量1.1吨,乘员6人,两辆车正好可以装载一个全副武装的11人步兵班。得益于合理的内部设计,山猫车的空间利用率极高,每个作战班配备的机枪、火箭筒、迫击炮和携行弹药都有预设的存放位置,6名乘员乘坐舒适,不显拥挤。

在动力方面,山猫全地形车不追求高速,但极限运动却是它的专长,能够轻松翻越1.2米的壕沟和70度的陡坡,还可浮渡。值得一提的是,“山猫”能依靠8个轮胎进行转向,差级变速的独特设计十分巧妙,即使任意4个轮胎同时损坏,车辆行驶依然不会受太大影响,越野能力超强。

山猫全地形突击车堪称亚洲最强的军用全地形轮式车辆,其紧凑的尺寸保证了该车可装进米171、直18A等运输直升机空运,也可由直20通用直升机吊运,执行空降蛙跳战术,实现步兵远距离快速机动,大幅度改善步兵部队作战的机动性,节省士兵体力,使我军轻装部队的战略战术战斗机动性都达到空前水平。

山猫全地形突击车基本型安装一挺使用新型穿甲燃烧弹的89式12.7毫米重机枪和副驾驶上的一挺5.8毫米班用机枪作为最基本的压制火力。

我国军工人员还对山猫进行了各种家族式魔改,不仅有安装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型、装甲运输型、雷达通讯型、工程抢修型等等,还有山猫107毫米火箭炮型、8联装反坦克导弹型,甚至还出现了81毫米迫击炮型和120毫米重型迫榴炮型这种小车拉大炮“丧心病狂”的设计,火力杠杠的,可以很好地治愈我军长期以来的“火力不足恐惧症”。

目前我军西部战区陆军,边防部队与山地作战部队列装了不少山猫车。不远的将来,在青藏高原很可能出现一支以直18A、直20直升机+山猫系列车辆为主的“山猫山地突击旅”,让我陆军飞起来,拳头硬起来。耗还是打?我们从容应对,奉陪到底!就问对面的三哥,你怕不怕?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