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美国围堵不了中国?王毅部长说了这番话

军迷圈官微
文|铁血军事
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两会中外记者提问时,针对包围中国的“印太战略”回应说,“这个世界上,各种话题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就像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浪花,一时引人耳目,转瞬归于平寂。”

部长啥风浪没见过:
苏联倒台之后,美国就开始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包围,这种包围在20世纪末达到高潮,美国军机经常在中国周边抵近观察,并制造了南海撞机事件。
911事件后,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历时近10年,此时的美国因战争和次贷危机元气大伤,却依然对包围中国念念不忘。

911事件标志着美国“包围中国”计划的中断
重返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2012年美国从中东撤军后立马提出来的:当时的菲律宾阿基诺政府,越南、日本,以及许多其他蠢蠢欲动的小国,同时在南海发难,一时间似乎形成了对中国的“包围”
但中国并没有跟谁急眼喊打,与各国生意照做,最多也就是民间抵制了一下香蕉芒果。
这时美国和小国裂痕就显现了,当小国们向美国要好处时,美国已做不到冷战时的财大气粗了,给不了什么承诺和赏赐,却幻想着像二战时那样,小国与中国打仗,然后卖小国武器赚一笔战争财,同时还能削弱中国。
小国们发现,重返亚太的不再是多金的高富帅,而是血亏了一笔想发战争财回本的油腻大叔。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上台标志着重返亚太策略开始崩解
紧接重返亚太的,就是TPP了,美国版TPP的内容表面是合作机制,本质还是经济包围和孤立中国。
TPP成员大多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与中国对抗是违反经济规律的,是要亏钱的,那么美国势必要在TPP框架下让利更多,小国们也眼巴巴地指望美国为了反中而让利。
但是美国努力了努力,真没什么利可让了,于是TPP还没签署之前,各国国内的反对声浪此起彼伏。
美国大选时,特朗普和希拉里作为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竞争对手,居然同时反对TPP,可见这个经济包围中国的计划多么不得人心。

美国退出TPP标志着美国经济孤立中国的计划失败
特朗普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毙掉TPP。这件事证明,中国不愿意跟小国打仗,小国们并没有感到实际的安全威胁,自然也不会砸锅卖铁给美国送钱来换取保护。
但是美国想,如果有个国家,即感觉中国有威胁,又人傻钱多,也许就会给美国送钱了吧?谁呢?也就印度没试过了,于是“印太战略”火热出炉。

印度是否会愿意当美国炮灰加钱袋?很显然,除非遇到中国大举入侵的威胁,印度绝不会愿意当傻子。
美国是否会“有诚意”地对抗中国,并给印度送钱送技术?很显然,美国至今还在研究如何把工厂搬到美国以及削减财政开支,根本没有闲钱给印度。

现在美国的情况,与8年之前没有太大区别,8年前做不到的事情,今天没有理由做到。
反看中国,2010年GDP超过日本,2015年时GDP已是日本两倍,如今的中国,每年凭空增长出一个俄罗斯的GDP,中国的体量和增量,比重返亚太战略时强大的多,想要包围一个小的多的中国尚且失败了,包围一个当今的中国,必然会被碾到骨折。

重返亚太和TPP的失败,使得美国,以及小国们,不可能不懂中国早已经无法包围,不可能不懂美国早已经没钱。
但双方还都在对赌:小国赌美国会被中国的崛起吓的惊慌失措,不惜血本地援助小国,就像米歇尔计划和朝鲜战争时的援日行动那样,而美国则在赌小国会被中国的崛起吓的惊慌失措,不惜血本地买美国武器,就像二战时的欧洲或现在的台湾一样。
于是美国的这些包围计划,似乎已经跟中国不再有太大关系,而是借中国这个由头开的一个个赌局,一个赌局没有忽悠到钱,就开下一个,然后换一拨赌客,赌客太精,就再换个傻点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就应该释怀了。我们在家里发展,而他们则在窗外互赌,表面上看是中国腹背受敌,其实却是美国和小国之间勾心斗角,裂痕尽出,无论最终是美国还是小国得胜,中国绝不会是最大输家。
所以当此类所谓的“包围”再次出现时,中国越对小国冷静相待,美国和小国之间的赌局就会越久和越无聊,双方裂痕就会越大,包围圈就会最终崩散。
中国人自己清楚和平崛起并不是圣母口号或者战略忽悠,而是真正务实可行的明智选择。

但美国却被自己过去争霸的“经验”所束缚头脑,认为中国不会和平崛起,所以才会试图用卖武器发家的老套路来赚中国周边小国的保护费,才会处心积虑地在中国周边挑起争端和战事。
美国毕竟只是200多年的年轻暴发户国家,没有中国古代“王道”和“霸道”的辩论与实践经验,美国犯下这样的错误,还不虚心研究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实乃中国的幸运,有这样的幼稚对手,中国将其克服并实现复兴,难度小了很多很多。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