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远未衰落:一款革命性武器亮相 领先他国整整一代

军迷圈官微
文|谷火平
在阿联酋近日举行的UMEX2018无人机防务展上,有这么一架特殊的RQ-1E“捕食者”无人机进行了飞行表演,不过较其它运行中的“捕食者”稍有不同的是,这架“捕食者”将在没有地面控制台遥控,也就是“全自主”地在机载人工智能的遥控下进行起飞、飞行以及着陆等表演项目。

图为RQ-1E全自主无人机试飞时的照片。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今世界上的大型军用“无人机”,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大号航模”。以同样在本次UMEX展会上展出的通用原子动力RQ-9系列无人机和中国“翼龙-2”系列无人机当做例子,在无人机“机舱”里的飞行员实质上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地面,继续以从机身的各处传感器获得信息,然后再发出操控这些无人机的信号。
因此,这些无人机除了“机身本体”之外,都需要数据链、卫星天线、以及地面控制台和地面天线的支持。

图为同样在UMEX2018上展出的无人机干扰系统。在理想条件下,该系统能阻断半径10KM区域内的无人机活动。
由于地面控制站需要连续不断的视频,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乃至现在位置等无人机的状况信号,所以无人机和地面站之间的无线电波往来必然十分频繁,而这也就给战场上的其它势力留下了可乘之机:只要无人机的机载通讯被阻断,看似先进的无人机就算拥有十八般武艺,也就只能沦为一团任人宰割的没用废铁。

图为美国RQ-170“坎大哈野兽”隐形侦查无人机。该机由CIA而非空军主导,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神秘的大型无人机之一。
在数年前伊朗“擒获”RQ-170无人机的战例中,伊朗在RQ-170数次通过领空之后仔细分析了RQ-170和地面基站的通信规律,继而得以找到RQ-170的“命门”,然后用俄造的电子干扰系统成功地“屏蔽”了RQ-170与地面控制站间的通讯。
失去地面控制站指令的RQ-170并不是无头苍蝇,而是启动了备降模式,寻找机场的GPS地址以供降落。但这一招也被伊朗看透,伊朗事前部署的GPS伪星座早就“准备”好了RQ-170降落机场的GPS坐标地址,就这样不开一枪一炮,把CIA最先进的无人机骗到了手。

图为公开展示的无人机地面控制站/演习系统,也是在UMEX2018。
当然,在这之前,围绕着无人机,乃至于导弹这种“自杀式无人机”的电子对抗就在持续进行,也正是因为这样,RQ-170才会拥有“信号被切断后自行返航”的功能,虽然简陋,但这确实是对抗屏蔽式电子干扰的好办法。
而人工智能技术和神经学习技术显然是对抗这种突发情况的最好“药方”:譬如在UMEX2018上展出的RQ-1E无人机并不需要地面控制站保持持续大量的通讯,即可执行侦查任务;又例如中国近日展出的集群式无人机,也能在自主模式下判断敌人目标的性质并执行撞击式攻击任务。

图为通用原子动力展台上的MQ-1E无人机。
毋庸置疑,MQ-1系列平台的构型是在近30年前提出的,而在今年从美国空军退役之后,稍微改进后的MQ-1E也不再位列“先进无人机”范畴,而是让位于改进幅度更大的MQ-9系列机型,用中国外贸型无人机的角度来看的话,就是“翼龙-1”让位于载荷更大,航程更远的“翼龙-2”。
但这只是平台性能的优劣带来的更替。换句话说,只要用人工智能技术武装无人机,令其自身“聪明起来”,这些无人机在未来战场上很有可能会比现在更加难缠,也更加难以对付。(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