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空警”-600舰载预警机会选择什么飞机平台呢?

军迷圈

关注

文|兵工科技

近日,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国家官方媒体首次证实,中国正在建造第一款舰载预警机“空警-600”。舰载预警机的研制将填补中国航母编队远程雷达预警能力上的短板,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

谈到舰载固定翼预警机,首先就需要考虑其载机平台,由于航母起降的苛刻要求,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尺寸重量是有严格限制的,以美国E-2C预警机而言,翼展也只有24.5米,空中只有18吨左右,最大起飞重量只有24吨左右,比重型舰载战斗机还要小。中国近年来虽然成功研发了多款陆基预警机型号,但尺寸重量都太大,无可能直接上舰,只能是在一款成熟的中小型运输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装,或者干脆像E-2那样,另起炉灶研制一款全新的舰载预警平台。

如果是以成熟平台改装的话,国内目前成熟的可供挑选的只有运-7比较合适。运-7是是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参照苏联安-24型飞机研制生产的双发涡轮螺旋桨中短程运输机空重14.9吨,最大起飞重量21吨。运-7在设计之初其实是一架民用运输平台,不过后来西飞公司在其基础上又改进出一款军用运输平台——运-7长航程改型飞机采用了降油耗、长寿命的涡桨-5E发动机,和提高效率及降低噪声的J16AG10A螺旋桨。飞机最大续航时间由5小时增到10小时,满油航程达到4000千米。新的运-7平台拥有不俗的能力,而且具有很好的改装适应性,国产MA60新型海上巡逻机就是以新舟60(运-7改进行型客机)为基础研制的。但是要将运-7改造成一款舰载预警机平台,困难却要大得多。

首先,运-7自身的尺寸重量是一大难题,因为运-7之前重没考虑到过上舰的需求,导致运-7的最大起飞重量比E-2C要轻不少,长度和翼展却要大不少,因此运-7在航母上的使用较为困难。为了上舰,运-7首先必须对自身的飞机结构进行大量调整,减小尺寸,缩短机身的情况下,还要提高飞机的升力系数,提高载重量,其改造量将会非常巨大。

其次,飞机的气动外型上进行改进,由于载机背部加装了雷达天线,这必然会对机尾构成紊流,需要重新改进设计,我们可以看到,JZY-01预警机就在水平尾翼上安装了4个垂直翼面,从而抑制紊流对机尾气动的不利影响,可保证JZY-01预警机在条件复杂的海面上空和危险的着舰过程中更加稳定的飞行。此外JZY-01预警机重新设计了机身后半部,使整体机长变短,这更有利于该机在航母上的活动作业。

再次,进行上舰改装,我们知道舰载机上舰,必须要与母舰的适配性上做很多特殊的设计,例如机翼可折叠、采用高强度起落架,机身部件放盐雾设计,舱口密封等等。除此之外,舰载预警机在起落时,雷达天线罩和内部电子设备所受到的冲击过载也要比陆地起飞时大的多,也需要专门的优化设计。

最后,还需要换装发动机,舰载机本身要求具备比较大的推重比,运-7原来的发动机单台推力只有2900轴马力,相比之下,E-2预警机的发动机单台推力达到5100轴马力,才能保证其从容弹射起飞,两者差距很大,需要换装更大推力及推重比的涡桨发动机才能满足要求。

综合来看,运-7作为预警机平台上舰的改装工作量将非常巨大,但相比设计一款全新的平台,在技术风险,研制费用和周期上还是有很大优势,因此,我们很可能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在运-7平台基础上进行各种适装改型,对飞机和雷达进行磨合,条件成熟后上舰飞行。另一方面,利用运-7改摸索出的经验,加快新平台研制,争取早日批量生产以及装备。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