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0大图曝真相: 机头凸显隐身设计 这点超越美黑鹰

军迷圈
文|加特林
本周,中国自行研制的最先进直升机——直20,曝出一串清晰大图。作为空军世界小站的站长,笔者也贡献一篇帖子,先说一个看法:
直20最新大图,证明了它的机头使用了隐身设计!

读者们可能会提问,美国RAH-66科曼奇隐身武装直升机,那才叫隐身!科曼奇确实是一个采用全面隐身设计的先进直升机,外形特征上很像F-22、歼20等隐身战斗机。但直20最新大图证明,直20机头的设计,有明显的隐身特征。
坦白的说,与科曼奇相比,直20机头只是采用了“部分隐身”设计,这有多大的作用呢?下面站长为您简单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认真看看直20直升机最新大图的机头部分:

直20直升机的折线外形机头
可以看出,直20机头,与下面的美军UH-60黑鹰直升机机头部分比较,在前缘有一个明显的折线。黑鹰直升机同一部位,接近于半球形过渡。

UH-60黑鹰直升机的半球状机头
直20直升机机头这一折线外形,正是雷达隐身设计的特征,代表着比黑鹰直升机领先一代的低可探测性技术。
为什么机头采用折线外形,可以增强雷达隐身能力呢?原因是,这一折线外形在被雷达照射时,会只在较少的方向上,形成较强的雷达回波。而黑鹰采用的半球形机头,几乎在正面的所有方向上都反射、散射雷达回波。显然,前者集中在少数方向上的回波,较难被敌方雷达捕获。这也是F-22、歼20、F-35、F-117、科曼奇等等采用折线外形的原因。
以往的直20直升机照片清晰度不足,例如下图,当时还没看出来外形细节。

直20的折线机头外形,对设计、测试、加工制造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一机头的内部受力框架、蒙皮、各种开口框架、透明窗口与材料,都比黑鹰直升机对应的部分难度更大。
直20的折线机头,其实可以看作两个倾斜凸起曲面的结合,在接触的部分形成三维连续变化的棱边,再加上多个大尺寸的开口(例如地形规避雷达、光电探测设备、导弹告警器、下部观察窗的开口),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体。直20的机头还要符合气动优化的需求,阻力尽量降低,且不能形成干扰飞行的不利气流。
机头下方窗口的透明材料,也有极大技术挑战。透明材料的复杂变化外形,在哪个国家都不容易搞,特别是需要承受较大作用力的军用飞机观察窗口更是如此。能造出这一复杂窗口,是很大的成就!
在各种挑战面前,传统设计制造手段已经不够用了,但中国直升机行业已经拥有了世界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制造能力,高度精确、三维连续变化,已经难不住我国军工人!
其实,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机头很眼熟?对的,它非常像中国、欧洲直升机联合研制的直15民用直升机。该机中方正式名称AC352,欧洲名称EC175,直15这一名称已经消失了。该机的机头也是折线外形,而近年欧洲直升机公司的各种先进直升机,都有这一技术特征。我们很高兴的看到,中国已经达到了欧洲合作伙伴的同等水平!

直15直升机明显的折线外形特征
直接给直20加上美国RAH-66科曼奇直升机的全面隐身设计机头,会不会更好呢?笔者推测,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科曼奇那种设计的难度更大。而直20这一通用直升机的隐身要求没有那么高,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适度采用隐身设计,而不是过度追求科曼奇那样的全面隐身能力。当然,将来给直20换上更好的外形隐身设计,难度也不大,毕竟美国黑鹰直升机很可能就有一个隐身改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直20直升机的风挡、下方观察窗等,可能用上了全反射导电镀膜隐身设计。这一镀膜能够阻止雷达波从风挡等部位照入座舱内部,减少了座舱内部强烈雷达波反射作用对隐身效果的负面影响。
可以说,直20是中国又一自主研制的世界顶尖战机,其机头雷达隐身设计,正是直20最为“高大上”的技术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