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有多专业?看两场窒息的狙击对决就知道

军迷圈
文|Big柒
《红海行动》上映至今,豆瓣评分始终坚挺在8.5分。

要知道,经典战争电影《黑鹰坠落》同样也是8.5分。
要找燃点?每一次战斗都能燃到血沸。
要找泪点?佟莉的糖纸能剥到人心碎。
而我,最爱的是电影中两次令人窒息的狙击对决。

就像当年玩《使命召唤》一样,看得我喉头发紧,手心冒汗。
比起硝烟四起、耳鸣目眩的正面战场,
这两场呼吸可闻,一秒夺命的狙击戏不但带来了动静相宜的节奏变化,
而且在专业程度和节奏把控上堪称达到了国产电影新的高度。

即使和狙击电影标杆《兵临城下》相比,也有得一拼。
第一场:戈壁伏击战。
随着一声枪响,队长杨锐腿部中弹,双方狙击手的生死比赛开始了。

我方:狙击手顾顺,观察员李懂。
敌方:刀疤小哥。
狙击手一般至少两人一起行动,其中一个叫侦察员(观察员),拿着望远镜报告位置甚至递水递食物。

强如《兵临城下》中的狙神瓦西里,每次出任务都至少两人。
在当时的情境里,
我方的优势是:枪械优良,狙击手、观察员配置齐全。
在狙击对决中,敌人能看到三样东西——你的眼睛、枪支上的反光、瞄准镜的反光。

所以顾顺的狙击枪瞄准镜上有防反光的网状布。
刀疤小哥的配置则简陋的多。
我方的劣势是:要掩护队友,解决对方迫击炮。
刀疤小哥的优势:任务简单,只要解决我方的狙击手。
劣势:没有观察员,装备较差。

顾顺的决定是:解决对方迫击炮阵地,以身做饵,帮助李懂找到刀疤小哥位置。
一枪过后,顾顺位置被迫击炮和刀疤小哥双双锁定。
迫击炮和狙击枪几乎同时响起。
此时,顾顺迅速完成了一个动作:把头盔套在了枪托上骗了刀疤小哥一枪。
这很机智,也很常见。
狙击手的对决比的绝不仅仅是枪法,还有心理素质和智谋。

《兵临城下》中,苏联士兵也曾试图用这个方法找到对方的位置,但老练的德国狙击手并未上当。
很快,李懂锁定了位置,顾顺瞄准,“架住”了刀疤小哥。
刀疤小哥看了一眼近在咫尺却无法拿到的坚果,他肯定知道,已经九死一生了。
影片中,顾顺和李懂有过多次关于化解压力的对话,
那些坚果,正是刀疤小哥的定心丸。
刀疤小哥绝地求生,利用玻璃上的反光闪了顾顺一下,
他保住了自己的命,付出了一只耳朵的代价。

瓦西里也曾用过这招脱困。
第二场:解救人质战
此时的刀疤小哥已经变成了怀恨在心的一只耳。
他告诉同伴,狙击手留给我。

隐蔽后,刀疤小哥先后击中顾顺、李懂。
随后立刻转移,找到新的隐蔽点“架住”顾顺。
狙击手通常会打一枪换一个位置,而一旦陷入哪怕是可能的危险,就绝不轻易再移动。
所以李懂连续两枪打在他身边的墙壁,他也没敢再动。
轻易移动有多危险?还是拿《兵临城下》举例子。

和瓦西里一起行动的女狙击手,没有沉住气,在惊慌中跑出掩体,被一枪带走。
她何时被“架住”的?
仅仅因为她进入黑暗的建筑中时,挥动了一下白色的手,
德军狙击手立刻认定这是个“菜鸟”,瞄准镜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她。
要拍好《红海行动》这样的电影,绝不仅靠砸钱和一腔热血。
没有专业的支撑,就会只剩下无脑的轰炸。

感谢林超贤,
这个专业的枪械、战术专家,
这个精益求精的工作狂人。
感谢他带来如此生动的战场细节,
还塑造了如此强大的一个对手。
因为敌人的强大,我们的战士才更值得尊敬和歌颂。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