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军改结出硕果 从演习看我军后勤保障能力变化有多大?

军迷圈

关注

文|兵工科技

(文章来源:兵工科技)

后勤保障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军制胜,必须以强大的后勤作保证。随着习近平主席“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提出,我军的后勤保障力量朝着更加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那么,军改之后,我军的后勤保障能力都有了哪些质的飞跃呢?

《解放军》报报道,近日,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综合训练场上硝进行了一场战场综合保障演练。演练中,红方装甲步兵排遭蓝军炮火袭击,战车严重,多名战士受伤,需要紧急救援。

在以往的我军作战体系中,后勤管理层级非常多,上到军区、下到营连部队,每一级都有自己的后勤保障力量,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后方的基地里面,基地化保障和军区的驻守型保障能力很强,但是部队出去,伴随保障、随着部队保障的后勤力量比较弱。举例来说,旅一级作战单位才设置由装甲抢修保障力量,一旦在作战中遭受损失,往往只能等到上级组织派出抢救抢修力量进行救援,在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很可能会贻误战机,遭受重大损失。

军改对后勤保障力量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行动化的后勤,主要是指打仗型的后勤,最主要是要能够保障部队,实施动态性以及部队机动性的保障。为此,该旅对新体制编制下保障特点规律、对策措施和矛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将“保障力量下沉到一线去!”的重要决定。他们制定了《后装保障重难点问题规范》,合成营新增的卫生排和装备抢救排,具备一般伤情急救和一般故障排除能力,主要遂行伤员的火线抢救和受损装备的换件修理任务;新调整的卫生连和修理连,具备较重伤情的救治和主战装备的小修和部分中修能力,主要进行伤员的前接后送、部分留治和受损装备的抢修任务。

在此次演练中,接到红方装甲步兵排遭蓝军炮火袭击的求救信号后,合成营指挥所迅速派出救援力量。只见抢修组前出抢修受损车辆,抢救组进至救治点附近,占领隐蔽位置。卫生员利用搜救手持机紧急搜寻,在距离受损战车不远的一处壕沟内发现伤员。搜救人员利用“敌火”间隙,迅速将伤员转移到装甲救护车内。20分钟左右,经过装备抢修组现场抢修后,战车“满血复活”,重新投入战斗。

这种按照工种组合、平战结合、功能融合要求进行的定位,一经推开,在演练场上取得突出成效。将保障力量下沉到一线,这不仅仅是一个连、一个营的编制变化,更是“脖子以下”改革完成之后,我军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的一个生动反映。由此,基层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素质显著增强,正以其激扬的活力,向着新的胜利阔步迈进。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