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简直不科学:工人减少90% 产量却增加2倍

军迷圈
文|军事新闻观天下
在军工企业当中,生产子弹、炮弹、炸弹、火箭等火工品的部门向来都是重点高危行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威胁人员生命安全的严重事故,让许多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都对这种部门敬而远之。尤其是在全社会劳动力供应普遍降低、成本大幅提高的今天,弹药生产企业要想招到足够的合格的技术工人无疑是越来越难了,这无疑将对我军的训练战备乃至国防安全、军工出口都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逐步转型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了唯一可行的选择。

但是弹药生产这种特殊行业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对各种加工设备、装配设备、监测设备的要求极高,而西方国家又在该领域对我国实施了严格的技术封锁,一切只能依靠中国的科研人员自力更生、从零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58所、清华大学等单位为代表的国内多家科研院所,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自行设计建造了多种型号武器弹药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并投入运行使用,使我国在弹药自动化生产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特别是在生产线的配套设备方面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智能机器人、特种数控加工设备,数控拉线机、数控拉槽机等核心装备在总体性能上达到了国际主流设备的技术指标,不仅满足了国内用户的需求,还获得了海外订单走出了国门,标志着我国从被技术封锁的对象变成了输出技术的国家。以专门用于装配各类危险爆炸物的智能机器人为例,与传统的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工业机器人不同,它们采用的是压缩空气来驱动自己的机械手臂,以避免产生危险的静电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更重要的是,这些智能机器人还拥有高度的自动学习运算能力,可以对熟练工人的技术动作进行采集分析,摸索总结出提高产品质量的新方法,改进爆炸混合物的精确配比,制造出爆破效率极佳的弹药,将技术工人从危险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过去一条炸弹生产线需要 100 名技术工人,如今使用智能机器人以后只需要不到10个技术工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生产工序,同时生产能力还增加了200%。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在我国军工行业中四分之一的弹药生产厂家广泛采用。

比如2012年791厂从58所订购的5条转子式枪弹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合同金额仅为1400余万元,子弹产量每周单班可达140万发,三班满负荷生产可达420万发,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基本达到了美国陆军莱克城弹药厂同时期的水平,并且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单位投入大约相当于美军的四分之一。未来随着自动化弹药装配生产线的进一步普及,我军的弹药供应保障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为加强国防军备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武器正能量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