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航母靠岸补给被拒绝!中国及时援助一重要设备

军迷圈
文|军情解析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发展陷入僵局,长期以来俄海军始终没有增添新的大型水面舰艇。而且,不单单是作战舰艇后继乏力,现在的俄军连后勤补给舰都是前苏联的老舰。自2002苏联1833型综合补给舰“别列津纳河”号退役拆解后,俄罗斯海军失去了其唯一的综合补给舰,其“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编队出航时只能靠几艘油水船和干货补给船来维持整个编队的日常消耗,不但补给时费时费力,小吨位补给舰带来的载重有限问题更是使得整个编队难以长时间远洋航行。
这种窘境导致俄罗斯航母编队在地中海执行任务时,航母编队的补给被迅速消耗殆尽,而准备靠岸补给的俄航母编队又遭到周围各国的一致拒绝,最终俄航母编队不得不饿着肚子灰溜溜地返回俄罗斯,此事直接刺激了俄罗斯下定决心建造大型综合补给舰。

(俄罗斯“伊万格伦”号登陆舰)
如果一个航母编队需要2.5万吨的补给品,那么其至少需要一艘四至五万吨的大型综合补给舰进行后勤保障。但是,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造船业一直处于“寒冬期”,熟练技术工人大量流失、造船配套厂家倒闭消失,现在的俄罗斯已经不具备建造大型军用水面舰艇的能力,目前为止俄罗斯建造的最大的水面舰艇也不过是排水量6600吨的“伊万·格伦”号两栖登陆舰,其想建造万吨级的军用水面舰艇无异于痴人说梦。

(“帕森院士”号完工相信图)
为了能够真正拥有大型综合补给舰,俄罗斯决定先从小吨位的油料补给舰开始下手。2016年5月,俄罗斯第一艘万吨级水面舰艇“帕森院士”号油料补给舰成功下水,该舰满载排水量1.4万吨,可以携带3000吨舰用重油、2500吨柴油、1000吨淡水、500吨航空燃油以及250吨各种润滑油、零件。该舰采用柴油动力,单轴推动最高速度16节。

(“帕森院士”号进度缓慢)
从各项指标来看,“帕森院士”号的性能远低于其它海军强国的补给舰,为了降低风险难度其甚至采用了大量民用舰船的建造工艺。而且 ,俄罗斯落后的造船技术使得“帕森院士”号的建造进度十分缓慢,自2016年下水至今,1年多的时间里“帕森院士”号才堪堪完成上层建筑的总体安装,而俄罗斯原计划2015年就交付给海军两艘。更要命的是,直至今日俄罗斯仍旧没有能力制造补给舰的海上补给系统,无奈之下其只得在2015年从中国购买了2套横向干、液两用补给设备和1套纵向补给设备。

(俄罗斯海军正在缓慢复苏)
总体看来,“帕森院士”号的建造过程反映出俄罗斯在造船行业目前的种种困境,同时也展示出俄罗斯海军正努力实现缓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