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西方五国联手搞不定 中国一退休老人出手令全世界忌惮

军迷圈

关注

文|战略军事

来源:军事帝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巨星呢?

难道,出门随便搞个商演,就能俘获无数粉丝的心,这样的人是巨星?

难道,电影票房动不动就破亿,然后千万片酬收入囊中,这样的人是巨星?

难道,活跃在电视荧屏前,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这样的人是巨星?

可笔者想说的是,这些人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巨星,能让美国西方都忌惮的人,他们才是!

尽管他们低调,但他们所干出的事情却能震惊国人,轰动世界!

今天,笔者在这里介绍就是刚刚获得了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火药王”---王泽山老院士。

一、为御外敌誓壮国防!

王泽山小时候抗日战争还未结束,那个时候东北被日本人占领,那时他的父亲告诉他: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

王泽山的父亲坚持着自己的民族气节,同时也把这份骨气传递给幼小的王泽山。

他暗下决心:从此不做亡国奴!

后来战争结束,王泽山高中毕业,他深深的感觉到中国过去落后挨打,因为没有强大的国防遭受了许多的苦难,所以年轻的王泽山义无反顾的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走进了这所被称作共和国军事科技的“黄埔军校”。

但当时他却选择了一个非常冷门的火炸药专业,研究这个领域可以说是“既危险,又前路窄”,因此被很多人视为“一辈子也出不了名”的专业。

可王泽山却毅然的选择了这个专业,他的理由就是:国家需要的我就去做!

火炸药是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领域。在他看来,既然国家开设了这个专业,对国防有重要贡献,那在决定之后,就一定要把它搞好,因为这是国家给他的使命!

在现代科技中,火炸药被归入含能材料之中,仍是决定现代武器威力和射程的关键性因素。

二、一声王炸世界轰动!

让中国的火炸药研究“世界领先”,”在军事领域实现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成果。”这是王泽山科研生涯的终极目标。

事实上,火炮曾被称为“战争之神”。世界各军事强国都争相的投入了大量经费进行研发,而实现火炮对于远近不同目标的打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军械领域梦寐以求的技术。

但这种世界大难题,想要解决并不简单!

曾经,美、英、法、德、意五国科学家曾联合开展155火炮等模块装药研究,历时多年因无法突破技术瓶颈,被迫中断。

但就是这种西方国家联手也无法攻克的难关,却让中国人硬生生的闯过去了!

这个人就是“80后”院士王泽山!人称“火药王”!

他经过了一次次的验证,利用自己另辟蹊径独创的补偿装药的理论和技术方案,火炮只需用一种装填模块即可覆盖全射程,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远程火炮的打击能力。

通过验证之后,我国的火炮在应用王泽山院士的发明后,其射程能够提高20%以上,最大发射过载有效降低25%以上。

“谁先搞出来,谁就能在炮火技术上领先别人一大步。”退休后的20年里,王泽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这个问题的技术攻关上。最终突破了技术难关,实现了用同一种单元模块,通过数量的不同组合,实现火炮对于远近不同目标的打击,为我国发展新一代武器装备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等模块装药技术”的突破,使得中国的火炮技术傲视全球!

他曾于1993年、1996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去年年初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成为罕见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冠王”。

不过,现在值得庆祝的是,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走上了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这一刻,无疑是值得高兴的,王老得此大奖,乃实至名归!

三、耄耋之年不忘初心!

执着科研60余年,虽然王老如今已年过八旬,可他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不搞科研就会“犯瘾”,可他那种不服老的精神却着实令人钦佩,他现在每天都坚守在工作岗位,测试着各种数据。

在生活里,80多岁的王老却活出了“80后”的精气神,人们都爱称呼他为“80后”院士。他每天开车上下班,并且喜欢接触各种新鲜事物,即便是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将,但他仍然以满腔热血和坚定的信念在开辟着新的天地!点击精彩内容:特种兵王,重回都市,搅天动地,登顶为王。

“我这一辈子,除了还能做火炸药研究这一件事,别的都不擅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有无数个像王泽山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我们才能实现国防现代化,我们才能生活在这盛世中华!

这样的院士值得让人尊敬!

这样的“巨星”值得让人铭记!

他所传递的正能量绝不是那些所谓的明星可以比的!

但现在我们的很多媒体对于那些科研工作者很少报道,随便一看都是些炒作艳星的新闻!

这,绝不是一个大国崛起该有的现象!

这,绝不是一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应有的现象!

我们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

像王老这样的科学工作者都是从共和国最艰难、最贫穷的年代一路坚持走过来的,如今他们老去,能留给我们的除了和平盛世,还有那种不变的奋斗精神!

也许他们不能如明星般的闪耀夺目,可他们始终不忘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决心,我们感谢他们!

笃行报国之志,

致敬中国脊梁!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