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印度拒绝邀请:中国已仁至义尽 两次出手打疼印度!

军迷圈

关注

文|军事热点

昨天(12月22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正式在新德里召开,据印度经济时报(Economic Time)网站称,中国将在会谈中试图说服印度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但是,在印度外交部的记者会上,发言人库玛尔(Raveesh Kumar)就此重申了拒绝的态度。

国内学者对印度这类表述早有分析:印度对于“一带一路”充满了误解,中国寻求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对抗。

印度“婉拒”“一带一路”  印学者:政治因素很大

在22日开始的会谈中,国务委员杨洁篪应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的邀请,赴印度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年度会晤。

当地媒体The Hindu称,双方会谈的目标将包括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中巴经济走廊问题(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CPEC),洞朗地区对峙事件和“一带一路”谈判。

尤其是“一带一路”谈判,在印度外交部的记者会上,有记者向库尔玛提问,印度如何看待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库尔玛表示:“印度的立场一贯是非常清晰和持续的,我们相信,这项倡议必须基于国际公理和准侧,实施方式应该开放透明,并且互相之间尊重彼此的领土与主权完整。”

印媒认为,印度反对“一带一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CPEC,也就是中巴经济走廊计划。CPEC将会从有争议的克什米尔领土上通过,而同时,CPEC也是“一带一路”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印度著名学者,杜克大学历史系教授杜兰(Prasenjit Duara),杜兰认为,印度对中国保持警惕,包括不加入“一带一路”是有非常大的政治因素,中国在克什米尔争议地区的投资导致印度政府对于中国产生了反感,今年以来,印度国内舆论对中国几乎都是反对声。印度政府肯定希望中国表现的“更加公平”,不然中印之间很难产生实质性合作。

但是,印媒也曾报道了中国在此问题上积极寻求合作的态度。The Hindu表示,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在9月份的时候曾经表示,如果印度介意,中国愿意更改CPEC的名称,并且设立一条从查谟(Jammu)通过克什米尔,随后进入尼泊尔或者乃堆拉山口抵达中国。

小编有话说:

2014年中印两国元首曾共同确定了中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调。彼时,中印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但长期以来,印度承袭英帝国殖民思维和南亚独大的霸权抱负,不断挤占侵蚀中国已然极端克制的边界争议地区。印度对华崛起基本停留在西方看待中国的视野层面上,既想搭经济合作的顺风车,又不放弃零和思维,执意无视并损害中国重大利益乃至核心利益。

这种不均衡或曰不正常的交往方式,在中国埋头发展奉行“韬光养晦”的过去数十年内,因中国顾全发展大局而长期存在。但和平崛起并不意味着放弃核心利益和底线,况且中国在2008年之后逐步调整战略,韬光养晦既因西方的不信任,也因收益成本越来越不对等愈发难以为继。

因此,长期以来中国有意退让顾全中印发展大局的不正常的交往方式也到了结束的时候,印度对此反应迟钝或者干脆有意装傻。从中巴经济走廊的路线规划,到中国反对印度以蛮横姿态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这两大分歧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霸主联合排名前几位的其他国家之间必然存在的矛盾凸现出来。最终以军事对峙和极其危险的地区冲突为爆发形式。

归根结底,历史上不断上演的大国兴替对当今中国之崛起仍然有着启示意义。坐二望一的崛起国家,时常要面对守成霸主与其他国家的联手制衡。自亚太再平衡到最新印太战略,无不说明了这一点。中印以往基于同为发展中国家,拥有相似国情与发展道路以及情感上的亲近,这种观念构建被证实并不牢靠。

中国崛起是个漫长过程,印度作为追赶一方,两国斗争将始终与中美关系的紧张缓和,亚太地区秩序调整和创建紧密相关。洞朗对峙事件之后,中国正式与印度进入了“低于朋友但高于敌人的竞争关系”。不过,还谈不上两国战略竞争,毕竟印度还不够格。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