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5步枪弹药告急 不得已引进俄制落后技术

军迷圈
文|战争之王

图为中国制造的5.8MM步枪子弹
近日,据媒体报道,中国在引进了俄罗斯的步枪生产线之后,因为其自身的精密化工领域的表现差强人意,在同级别的弹药实战测试的表现上远逊于西方国家。一枚由中国制造的5.8MM步枪子弹所需要耗能为0.43千卡,而由俄罗斯制造的一枚5.45MM步枪子弹耗能则需要0.334千卡,与欧美相同口径、相同弹头动能的弹药相比较,使用俄罗斯生产线制造出来的中国子弹,需要更大的装药量和更长的枪管才能和欧美生产线的子弹处于同一起跑线。

图为5.8MM步枪子弹发射药
回首中国军工业这十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可以看到在火炮领域,特别是在125MM坦克炮的研发上,中国军工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整体实力急速上升,其中作为核心环节存在的发射药更是早已超过了曾经的“老大哥”俄罗斯,小到弹芯,大到整体参数,都已经被中国军工甩在身后。
可令人感到费解的是,从成本到制作工艺都更加低端的步枪子弹,中国却一直拿不出喜人的成绩。反而要引进俄罗斯生产的性能落后的5.45MM步枪子弹发射药,中国军工业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曾向西方大量的引进了先进制造工艺,而中国制造的火炮更够取得骄人的成绩,就离不开曾经从瑞士引进的双35火炮技术。

图为95式步枪
可以说这门火炮的引进填补了中国军工对于火炮制造的各个短板,但是提升的过程却是极为艰辛。曾经中国火炮的制造能力是以苏式双37作为天花板,而后来引进了瑞士的双35火炮,直接跨入到西欧60-70年代的火炮制造水准。

图为国产新型双35自行高炮
当时从瑞士引进的不光是火炮的制造工艺,同时还有双35火炮的发射药。可靠的稳定性、高能量值、低爆温、弱烧蚀都让双35火炮的发射药成为世界公认的优秀火炮发射药的典范。同时也是双35火炮能够取得骄人成绩的重要依靠,而在性能上与双35火炮发射药相似的产品,当时中国引进的数量并不在少数,即便是步枪子弹无法做到技术共享,可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制造枪械发射药的难度是要远远低于火炮发射药的。
从此次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中国军工在发射药的研发和生产上仍然更倾向火炮而非步兵枪械,因此产生的技术短板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即便是通过引进俄罗斯的相关技术也难逃性能落后的局面,无论是因为西方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或是中国军工打算自主创新,能生产出优秀的炮弹却造不出合格的子弹,仍将是现代中国军工人急需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