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0高原测试:中国为什么特别注重直升机高原性能

军迷圈
文|军机图
长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直-20直升机,最近有了新的消息。从网络上流传的照片来看,目前两架机身号分别为635和636的直-20已经抵达某高原地带机场,疑似正在进行高原环境测试工作。目前直-20仍然处于原型机试飞阶段,在高原环境下进行测试,应该会加快该机的生产和服役进程。

■正在进行高原环境测试的直-20
直升机由于其特殊的起降方式,在高原高寒地带作用非常突出。在不方便修建铁路、公路和可供固定翼飞机起降的机场的地带,直升机往往会成为人员和物资运输的主力。中国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原、山地地形总面积总和接近全国陆域领土面积的六成,因此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有在高原地带使用直升机的习惯。但由于高原环境下高寒、缺氧,容易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因此很多直升机难以在高原使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从美国引进S-70C“黑鹰”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该机拥有当时作为陆军航空兵主力的直-5和直-8所缺乏的高原环境使用能力,这也是至今中国陆军航空兵仍然不淘汰“黑鹰”的重要原因。

■中国陆航的S-70C“黑鹰”在高原机场起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黑鹰”是中国陆航唯一一款能在高原环境下有效使用的直升机
在“黑鹰”之后,中国陆航又从俄罗斯引进了米-17“河马”系列,但在2003年米-17V5型之前的“河马”无法在青藏高原上正常使用,可以说黑鹰独霸了20年的高原部署唯一机型交椅。

图注:中国进口的美制黑鹰直升机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在直-8F的基础上研发了直-18A,该型直升机是一种吨位与米-17接近的13吨级直升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高原环境使用问题。2012年,直-18A在高原环境下进行了飞行测试。据称直-18A具有在高原环境下吊运轻型榴弹炮的能力,但考虑到直-18A的吨位和发动机功率,这一说法应该并不准确。应该说,米-17V5和直-18A解决了向高原地带进行空运的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高原空运补给问题。

■官方媒体发布的直-18A在高原环境测试的照片。直-18A是首款中国国产的具有高原使用能力的运输直升机
直-20在高原环境进行测试,应该是弥补中国陆航高原环境短板的另一个出路。从设计上看,直-20与“黑鹰”比较类似,预计其运载能力和飞行性能也较为接近。如果以“黑鹰”作为参考,则直-20的航速应该比米-17V5和直-18A更快,同时适应起降场地的选择也更为宽泛。如果再结合正在研发的38吨级运输直升机,则中国陆航在高原地带的运输能力应该基本能够得到保障。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国产运输直升机谱系完整,依靠进口直升机进行高原补给的日子距离结束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