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推力航发仍需购买 一口气订购224台

军迷圈
文|沙场秋点兵
尽管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近年来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由于之前欠账较多,大量的新机、老旧发动机、老旧战机需要替换,我国近日还是从俄罗斯引进了224台发动机,总价约10亿美元。

据俄媒报道,我国近日向俄航空制造企业订购了224台D-30KP2发动机,这批发动机主要用于我国的轰-6K,以及引进的伊尔-76、伊尔-78等运输机,国产的运-20运输机也采用了这款发动机。这批发动机听起来数量不少,这几款机型不是双发就是是4发,这么一分,其实没有多少。
D-30PK2是一款高性能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2.5吨,我国轰-6K等大型飞机一直是采用这款发动机。从此次批量采购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运-20、轰-6K等大型飞机的需求还是很迫切的。

近年来,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有了巨大的突破,许多人认为我国在航空发动机上已经不需要依赖进口了。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乐观。产能不足制约了我军空军的更新换代。
如大型的运-20运输机、轰-6K,以及预警机和高新机需要的运-8、运9等平台都迫切需要增加飞机的数量。我国的WS-18发动机虽没有明确消息,但2015年1月即完成了试飞,可用于轰-6K等机型,无论产能严重不足,唯有引进才能不让发动机拖了大飞机的后腿。

我国急需更大的大型运输机
除了产能之外,大推力发动机的成熟度也是影响WS-18等发动机装机的一个因素。尽管我国近年来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速度极快,但从研发到试验到装机,都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从零开始的还没没有。
反观俄制的航空发动机,无不经过了几十年的研制、试飞、改进和定型的过程,在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这些经过漫长的飞行数据积累和改进得来的可靠性是令人满意的。我国在数据积累方面差距还是较大的,预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不能完全摆脱大推力航空发动机依赖进口的局面。

我国的伊尔76运输机,使用D-30发动机
虽然我国一直从俄罗斯引进航空发动机,但俄方态度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来俄方看我们,就象是老师看学生。现在随着我国在各领域的快速发展,一些技术上已经反超了俄方,所欠缺的只是时间的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俄方只能放下老师的架子,与我国进行平等的合作。
现在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是全方面的,从最新型的苏-35战斗机,到最新型的S-400防空导弹等,无所不包。原来较敏感的航空发动机已经毫无保留的向我国敞开,这除了双方合作加深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能力,已是今非昔比。近年来更是取得连续突破。
若再不抓住这最后的辉煌,假以时日,我国或许再也不需要俄制发动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