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5非议到58弹荒,浅谈我军轻武器的研发之殇

军迷圈
文|大水
我军的轻武器发展从仿制到自研,走了一条颇为漫长的道路,95枪族出现到现在争议不断,褒贬不一,而5.8弹药又传出弹药荒的问题,老87,88弹药停产,新10式通用弹叫停,一时间轻武器岌岌可危。是什么原因从满怀载誉突然变成如今这种尴尬状态的?

自主创新的95枪族,刚刚推出时好评如潮,20年过去,如今负面评价潮涌,和空中美男子如出一辙
首先,我国轻武器研制体制比较僵化。从源头起,军队很少能提出什么具体的要求,却经常有莫名其妙的长官意志明确要求仿制XX,参照XX,这种指令式的做法在我国早期无疑是很成功的,但是在科技高度发展,分工精细化的今天,就有点过时了。以美军为例,他们并不会对具体型号和设计提什么指令,他们只是提出需求,比如特种部队需要一种可靠性好的自动武器,或者海军陆战队需要一种高精度的半自动步枪,这些要求后面有一些具体的关于使用方面的界定。然后由工业界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造出样枪进行评估。
以208为核心的轻武器研究所几乎垄断了国内轻武器所有的研发,设计,实验,鉴定,验收全流程,常常是208提设想,提技术要求,然后208自己出实验成果,出验收报告,不仅仅是自己做运动员又自己做裁判,连奥委会主席都一并兼了。有个权威机构不是坏事,但是一家独大就不是好事。

研制厂家兼任了验收职能,直接使得相互监督形同虚设,想要啥结论就有啥结论,客户完全懵圈
实际上轻武器这个行业,本身技术基础并没有多少高精尖的,更多的奥秘在于设计的精巧,制造的精良,我国枪支企业实际上仿制了世界上上几乎所有的名枪,用于各种外贸出口,或者自己研究评测,各枪厂本身其实也拥有很强大的设计能力,从仿制各种名枪中吸取了大量的设计和制造经验。
不客气的说,如果新一代步枪不以行政指令下达到208,而是部队直接对全行业进行招标,通过军标检验和部队小规模试用累计故障统计来公开定标,单我国一家就能演绎出全球名枪大竞争的局面来。

欧美轻武器发展历史证明,好枪都是竞标出来的,只有竞标才能让垃圾滚开
我军轻武器研制,有时候并不是从使用者的需求角度出发,为研制而研制,为技术而技术的做法盛行,这是当前体制下强盛的功利思想驱使的必然行为。比如5.8口径的小口径步枪研制,研制主体和重点肯定是自动步枪,衍生出轻机枪,精确射击步枪,卡宾枪等等都是正常的,但是58口径最开始为了制造出一统江湖的局面,一个口径搞出两种不能互相通用的子弹来,这已经是非常夸张的事了,进而还弄了个史无前例的一弹配9枪可笑局面出来。
这样做换来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轻机枪一直不正常,本来应该实现装备进步兵班的轻机枪弄成了笨重的通用机枪,口径太小,不管是射程还是威力,都压制不了美制NATO的7.62X51通用机枪,也压制不了俄制PK系列7.62X54机枪,部队试用反馈不佳。二是为了通用还进一步降低了子弹的威力,让机枪的威力进一步下降,反过来新的通用子弹还造成步枪使用挂铜等严重的可靠性问题。

追求极致的通用性就是超级大坑,好用和通用是根本矛盾,美国人屡次碰的头破血流
上图所示从左自右为:5.56普通弹\5.8涂漆钢弹壳,覆铜钢被甲的DBP87式5.8毫米普通弹\5.8覆铜钢弹壳,覆铜钢被甲的DBP87式5.8毫米普通弹\涂漆钢弹壳,覆铜钢被甲的DVP88式5.8毫米重弹\采用覆铜钢弹壳,黄铜被甲的DVP88式5.8毫米重弹
事实上,术业有专攻,一个口径的子弹本身就不应该搞出那么多相互不通用的玩意来,最初的设计88式机枪的策略就是错的,为了给机枪弹背书,还专门搞了一种栓动的高精度狙击步枪,这又是背离科学而逆动的。
狙击步枪和自动步枪不一样,讲究的是一发制胜,小口径子弹的杀伤理论就不适用于狙击武器,国际上高精度狙击步枪通常都是高精度猎枪发展而来,既要求子弹的空腔效应,又强调停止作用,还强调彻底杀伤,因此口径大多都大于当前武器口径,比如西方装备的0.308的狙击步枪子弹实际上是7.62X65的特殊子弹,栓动步枪因为再次射击能力差,所以特别强调这方面的能力,而小口径的栓动步枪在西方除了极少的用于警察部队,一般都是儿童用的狩猎入门枪。
欧美为小口径和NATO7.62口径研制和装备的都是被称为精确射击步枪的半自动或者全自动枪械,比如FN的SCAR-L,这种半自动步枪也作为狙击枪使用,精度比我军栓动还高,最大优点是不用脱离瞄准线可以连续快速射击。另外最可笑的是老是喜欢用机枪弹给狙击步枪用,在国外,包括苏联俄罗斯,狙击步枪用的子弹都是专门生产的高精度弹,价格昂贵,包装精密,我国反科学的使用机枪弹,这种批量生产的子弹散步本身就偏大。经常干出靶场上一发10环,下一发脱靶的蠢事。

SCAR-L精度很高,可以做狙击枪用了,民用版卖的很好
不跟踪或者不及时跟踪当前武器发展的实际需求,比如国外早就普及的精锻镀铬枪管,为了节约成本,普通自动步枪没用,只有班机使用了,这个造成标准步枪寿命精度都比较差。同时也造成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军出国参加比赛,多次放弃栓动的88狙击,直接用95班机使用短弹夹作为狙击步枪用,还打出非常好的成绩,这就证明,精锻镀铬的重枪管步枪在步兵班的需求实际上是什么方向,而真正应该作为班机的具有连续长点射的弹链轻机枪,现在还没看见。

军事项目追求节约无可厚非,但是过度追求省钱就会造成恶果,钱还在,人没了
弹药方面的问题,这是我军长期以来的一个弱点,58口径的子弹一直宣传比美制5.56。俄制5.45要好,威力要大,但是一直以来对比的数据和表格都不正常和科学。比如小口径子弹强调的空腔效应,一直没有具体的对比图例展示,实际上58子弹的内弹道参数偏稳定,子弹穿透力强,空腔制造能力弱,明胶射击实验大的空腔都出现在穿出人体平均厚度以后。

子弹的空腔效应图,可以看出俄罗斯的5.45弹特别好,一进入目标体内就开始翻滚,阿富汗号称毒枪
另外用步枪不能用的重蛋去比人家普通弹的穿透力,数据上看着好看,实际上的意义何在?58弹药一直强调对抗人体装甲能力强,但是,公布的实验手段和打靶结果都很原始,比如穿透采用非常古老的穿钢板后再穿多深的松木板,你既然是打新出现的人体装甲,为何不进行穿了钢板以后的明胶实验?另外装甲板为何使用不常用的中碳钢版,而不使用常用的装甲钢板或者装甲铝板?还别说有现在更流行的陶瓷板?

肥皂测试的空腔对比,从左到右分别为:5.8×42mm,5.56×45mm,5.45×39m
肥皂空枪测试,很明显5.8mm杀伤力明显弱于美国和俄罗斯主流子弹

DBP10通用蛋的创伤图,前面穿入的小孔长度已经超过人体厚度220mm了,杀伤效果其实不佳
上图所示为DBP10通用蛋的创伤图,它前面穿入的小孔长度已经超过人体厚度220mm了,杀伤效果其实不佳,整个58系统都有这个问题。
关于我军58蛋比美苏弹药威力大这个宣传其实都需要存疑,美国M855弹,弹丸4克,初速945,动能1789;58轻弹,弹丸4.15克,初速915,动能1737,实际上是不如的,为啥宣传用强呢?这就是春秋笔法了,58班机的枪管比较长,达到557,比普通步枪长了100毫米,所以子弹初速高一点,可以达到950,这样动能才实现比M855高一点的,而M855的945初速是508的枪管打得,如果同等条件,实际上仍然高于58轻弹。另外重弹弹丸4.75克,初速895,动能1902。

5.8mm枪弹,指标不像宣传那么好,实验做的太脱离作战实际
其实关于弹,连院士级的朵英闲都不免说出不科学的言论。比如通用蛋,比之前的普通弹弹丸加重,朵院士嫌增加了后座,降低了初速。但是重弹丸和体型更细长的弹丸明显有存速性能好的特点,实际上全射程上威力是更大的,增加了后座是个事实,但是嫌弃重弹丸这个就有点偏颇了。
事实上,对于如何增强小口径子弹的杀伤力,国际上一直是采用提高发射药的燃速,提高膛压和平均膛压以及加重弹丸重量这两个手段。美国5.56口径的MK262弹被视作5.56的救星,其弹丸重量已经加大到5克,比58普通弹重得多,比重蛋还重,初速还更高,而且是用M4这样短了1/3的枪管打出来的。

子弹做的好,短枪也能打的远,打得准
MK262是可以配发所有普通步枪的,只不过它暂时因为是专门为特种部队生产的高精度弹,造价比较高,未被广泛采用,但是美国陆军已经很正式的使用M249射击测试了MK262,很有可能在MK262的基础上衍生一种造价降低的弹药大规模替代之前的M855。在58子弹之争之中,必须考虑58口径在面对未来战争的威力和需求,提高枪管质量,采用更重的弹头绝对是一个很有必要的举措,所以不是轻蛋和重弹的问题,而是应该研制更重的弹。

左为5.56 MK262,右是M855子弹

可以看出MK262杀伤力更大

MK262子弹更重,威力更大,为了应付战场高档防弹衣的泛滥,提高子弹威力势在必行
弹得混乱造成枪的混乱,DBP10通用弹需要步枪修改膛线缠度,因此步枪升级到95-1,而眼下通用弹叫停,朵院士又出瞎主意要复产58轻弹,实际上,轻弹已经不适用在新一批的95-1步枪上了,这样的举动只能让58口径呈现更加混乱和问题更多的局面,最终甚至毁掉58口径这个成果。
有鉴于与此,最终最佳的局面是,由陆军出面,成立一个专门的临时管理机构,重新定义58口径的内弹道协议,明确膛压,枪管长度,子弹的弹头重量和初速范围,不再一个口径里出现3种不同的协议和标准,按统一的内弹道协议,各研究所和各工厂重新研发子弹和枪支。
已装备的步枪通过全面统一更换枪管,最后进行公开的靶试和小规模试用,在过去的经历中,我们要承认错误,才有希望改正错误,以前那种为立功受奖硬凑型号的研制方法再也搞不得了,枪支领域的荣誉应该实践使用后有口碑有名声才赋予,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一个著名的58系。

最近年航空航天舰船电子等行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相比之下轻武器口几乎停滞不前,离国际水平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