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迷还原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奋勇抵抗却最终遭惨败

军迷圈
文|烽火军事

近日,俄罗斯国际军事历史节日“俄罗斯特洛伊”在塞瓦斯托波尔举行,为了纪念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约200名历史爱好者进行了战争重演。

克里米亚战争是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克里米亚战争是兵力与兵器、军事学术与海军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854年8月24日,英法土三国军队开始登船,计划1854年9月2日完成全部登船任务,最终选择塞瓦斯波托尔以北35英里的卡拉米塔湾的耶夫帕托里亚作为登陆地点。

1854年的塞瓦斯托波尔城本身还没有完全要塞化,因为俄军之前还从没有预料过在克里米亚打防御战。不过,塞瓦斯托波尔有一个天然的深入内陆的港湾,可以驻泊大量海军舰只,俄军黑海舰队就以这里为母港。城外是连绵的高地,要塞临海一面有海岸炮台13座,火炮611门,易守难攻。

在战争期间,联军为夺下塞瓦斯托波尔总共进行了4次猛烈的炮击。在第4次炮击过后,由于马克拉夫要塞失守,俄军被迫将全部工事损毁,携带炮兵和后勤设施有计划的撤出了塞瓦斯托波尔。联军在围攻了11个月后终于进入已经成为废墟的塞瓦斯托波尔。

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上总体是成功的,它是陆海军保卫濒海要塞协同作战的典范,尽管在军队、火炮数量上及武器质量上处于劣势,俄军夜间不断出击及大量运用地雷,和纵深梯次配置防御体系给联军很大杀伤。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