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蒙古出口稀土矿产半数均卖给日本:但价格跌了一半

军迷圈
文|军情视野

据媒体报道,我国上半年向国外出口了超过5000吨稀土,并且日本购买的最多,这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据悉,2017年上半年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2.6万元人民币,下跌44.2%。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国,但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外出口不但不利于我国的工业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的对外政策。但因为我国加入了相关国际条约,因此我国之前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和推动,事实上我国近年以来已经开始解决这方面问题,届时我国掐断稀土出口的话,最痛苦的毫无疑问就是日本以及西方部分国家。
现代战争中,稀土有着几乎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国家有战略性意义的铼,钼等我国并没有列入出口名单,虽然出口数量增加了,但种类却一直在减少。铼最大的作用就是用在战斗机和火箭的发动机上,掺了铼制造出的发动机叶片可以承受数千度的高温,并且散热效果,强度和韧度都相当不错。这种金属即使是中国也很少,仅有不到200吨,我国歼20战机上的涡扇15发动机就采用了这种金属,因此涡前温度达到了1800度以上,也为涡扇15带来了超过16吨的庞大推力。

此外,还有钼,这种稀有元素主要用在高强度合金上,钨、钼融合以后,能够轻松制造出强大的合金庄家,让坦克的抗打击能力得到极大增强,如果用在穿甲弹上,则能轻松打穿数百毫米的装甲。我国99大改坦克就应用了钨网装甲和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我国99大改坦克抵挡穿甲弹能力超过1000毫米,抵挡破甲弹能力则超过了1200毫米。
在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情况下,我国99大改可以打穿900毫米的装甲,足以击毁世界上绝大多数坦克,我国出口给巴基斯坦的“减配版”穿甲弹都能打穿600毫米以上的装甲,而俄罗斯出口给印度的只能打穿300毫米的装甲,这也是印度陆军只能靠数量优势来对付巴基斯坦的原因,我国的穿甲弹技术在世界上只有美国可以比,但美国的贫铀穿甲弹有不少的辐射,使用数量有限制,中国的钨合金穿甲弹则没有这个问题,可以肆无忌惮的使用,而这些先进的弹药以及制造这些弹药的钨、钼、铼等我国都是禁止出口的。

近年以来,我国除了开始保护国内矿产以外,也可以在国际上开始大规模进口各种矿产,我国在非洲地区的一系列援建与合作大多数是以矿产方式结账,近年以来,我国每年从非洲获取的原油和矿石数量超过2亿吨,其中除了石油、铜矿这些我国国内稀缺但国际上不少的矿产以外,还有不少较为稀少的矿产,而在国内,我国也开始大规模探测矿产,近年以来发现的铼矿和金矿毫无疑问能大大改变我国现在的局势,能够让我国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足够的武器研发能力。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