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这国数千名人才携家眷迁往中国!欧美这下急了

军迷圈
文|亚洲防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亚洲防务
众所周知,乌克兰一直是中国最为友好的伙伴之一,中乌之间的军工贸易也持续了很多年:我们缺啥,他就给啥 。但是,这也让欧美各国大为光火,曾有五角大楼高官咬牙切齿的称:除了核弹,大到航母、小到子弹,乌克兰已经把自己都完全卖给中国了。。。
然而,最近“中乌合作”有又重磅消息传来,这一次“给的东西”让西方彻底都高兴不起来了!


数千乌克兰专家举家来华,俄专家或紧随其后
俗话说:事儿越大,新闻越短!
今天,一则《数千乌克兰军工专家举家来华,俄专家或紧随其后》的消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据环球网援引俄罗斯《独立报》9月8日文章报道称,趁乌克兰军工企业瓦解之际,中国比俄罗斯斩获了更多好处。中国为来自乌克兰军工企业的专家在中国工厂旁建造设施完备的小城。数千名乌克兰大型公司的工作人员将携家带口迁居中国。

(新闻截图)
如果属实,那将是超级激动人心的大新闻。对中国的航空事业发展,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突破有着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独立之初的乌克兰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它苏联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其中最显赫的便是军工企业。乌克兰从苏联继承的军工业,已经不能用强大来形容,而是“极其强大”。军事工业企业多达3594 家, 职工300万人, 其中直接从事武器生产的企业就有700家, 职工140多万,生产门类涵盖火箭、大型运输机、军用舰艇、装甲车辆等陆海空各种装备,而且其大部分产品性能还居于世界前列甚至是顶尖水平。

目前全球仅有一架完成生产后投入运营的安225
而就在今年6月2日,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先生访问重庆,与重庆市领导的会谈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天骄航空重庆产业基地。这个基地得到了中乌两国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是两国合作的典范,这个基地重要的生产项目就是“航空发动机”!
在欧美等国限制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出口的背景下,中乌两国的这个项目,无疑将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带来赶超欧美的机会。
目前,各方资本都已开始密集布局。这其中,中乌两国联合生产航空发动机项目是最具战略意义的,以后重庆也将成为中国大飞机的心脏制造中心。

另据乌克兰外交部领事服务司官方脸书透露:到2020年,中乌双方航空合作将引入大量乌克兰方面的专业人才。乌克兰已经与中国外交部讨论了移民签证、延长签证和领事保护等问题,进一步放宽两国之间公民签证的发放程序,尤其是在重庆。我们也可以大胆设想,合作办厂加上自主研发,中国的大飞机用上中国制造的发动机,应该指日可待了。

“人才争夺战”!北京一招让西方彻底服气!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而正处在科技强军关键时期的中国正好需要的就是人才,有了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我们才能精确掌握“打渔”的方法,而不至于一味的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装备来解一时之急!
如隔壁的印度,长期以来没有培养自己的专业科工技术人员,所有的国防装备只能靠买,然而买也就算了,还处处被人坑蒙拐骗。一到战时,后果可想而知。
而“良禽择木而栖”,要想吸引人才就必须给予优越的待遇。
据了解,为了妥善安置数千名“安东诺夫”公司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生活,中国做了大量工作:专门修建了面积超过120平方公里的生产区,配置了完善的生活设施,保障了这些外籍人才能够在中国安居乐业。另外,还有许多“马达西奇”公司和“南方机械制造”厂的员工将在重庆发动机生产新厂中工作,中国为他们提供了新房和高工资报酬。
不久前,乌克兰受到了美俄两国的同时警告,而乌总统波罗申科不得不宣布中断与俄罗斯的军工合作,数千名乌克兰专家被迫下岗。由于俄罗斯糟糕的国内经济无法满足这些人才的生活需求,加上欧美的制裁俄罗斯自顾不暇,没有更多住房和粮食去供给这些外籍人才。
随着中国崛起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相信会有更多的外籍人才被中国所吸引,他们的加入和到来会为中国的发展添加砖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崛起目标也会越来越近,世界的中心将从美国转向中国,东方巨龙早日腾飞在地球上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谁也无法改变。
最后,我们也忠心祝愿这些移居中国的乌克兰顶级专家能在中国生活愉快!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