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撤军了,但事情还没有完,我们拭目以待

军迷圈
文|军工圈
综合国防部网、牛弹琴、环球时报

8月28日,在对峙整整71天后,印度突然撤军了!
肯定一些人会感到很遗憾:都买了那么多军工股,竟然最后石头都没用上,印度就这样撤军了……
但这样的结果,对中印两国来说,应该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第一,中印都不想打仗。不然印度也不会只入侵了100米,中国强烈抗议了70多天。最让人佩服的是,不是双方的媒体和观众,而是第一线的士兵,既不带武器,也没动手脚,完全是靠胸脯相互顶撞,来捍卫国土。他们肯定愤怒,但从不失去理性,都是一等一的外交家。
第二,双方都部署了重兵,都通过大规模演习,来充分展示肌肉。但演习的根本作用,还是在威慑对方。威慑的目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你丫的等着,我有打败你的能力,但最好嘛,我们还是不要打仗。
第三,对印度来说,一旦开战,哪怕规模得到控制,基于其军队战斗力,印度很可能一败涂地。中印关系将全面恶化,中国投资将彻底撤离,印度战略环境将空前恶化。将中国变成了敌人,对印度有百害而不一利。

第四,对中国来说,战斗驱逐印军,难度应该不大。但控制不好,那就是一场小规模战争,会严重破坏中国的战略布局。这也会对“一带一路”推进会带来严重挫折。中国最主要的敌人在哪里?在东面!台湾蠢蠢欲动,朝鲜半岛风云乍起,南海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些才是中国的忧患所在。将印度变成敌人,这是外交的大忌。
第五,金砖峰会要开了。中国肯定想开成一个成功的峰会,印度也肯定不希望成为缺席的哪一位。双方都吵了70多天了,该展现的强硬都充分展现了,如果找到下台阶,印度也就撤军吧。
所谓国内局势迫使印度撤军,那真是我们想多了,印度国内一直就这样乱;但选择在中国七夕之日撤军,多少还有点出乎意料。
网上有段子就这样说:
七十一天的四目相对
七十一天的相濡以沫
七十一天的不分昼夜
为什么要在七夕让我们分开?!
铁打的汉子也是有感情的……
一条大新闻,就这样结束了。

对于印度撤军,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这样表述:
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
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同时,鉴于现场情况已出现变化,中方将根据现地情况作出必要调整和部署。

吴谦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表态是:
6月18日以来,印度边防人员非法越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引发中印边境局势持续紧张,中国军队对此坚决反对,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强化边界管控,前推作战部署,加强针对性训练,有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
8月28日14时30分许,印方已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到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国军队将保持高度戒备,坚定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事关地区和平稳定,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我们提醒印方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切实遵守历史界约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推动两国两军关系健康发展。
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中国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信心、有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那么这是什么性质的结束呢?一些印度网络媒体发出欢呼,认为印度成功实现了阻止中国在边界地区修路的目的。中国网上也有人在说,一个女生在车上被一男人咸猪手,在反复抗议下,男人觉得无聊,停止了侵犯。还有人说,两个阿Q各自在欢庆胜利……

图为印度学者和网民宣布印度“获胜”
显然,在结束对峙、印度撤军的时候,中方保持了低调,显示出不刺激印度的姿态。因为常识是,使劲吹嘘自己“胜利”的,往往是心虚的一方。而且中方的平静也更加显示出大国的处世风范。

请注意,华春莹强调中国军队将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国防部发言人说解放军“前推了作战部署”。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洞朗地区十分荒凉,以前那个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军队继续在那里巡逻,可以理解,但如何“驻守”呢?“前推作战部署”又如何能做到呢?
这一切源于在过去70多天的对峙中,中印撕破脸皮,解放军被迫准备战斗,迅速在洞朗地区开展了支持对印作战和长期军事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洞朗地区形成前所未有的军队驻扎能力,而在七十多天前,中国军人还只能季节性颠簸地去那个地区巡视,根本待不住。
换言之,这场对峙结束时,我方在洞朗地区的存在能力已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难怪中国国防部提醒印方要“汲取教训”。
所以,网上有人提出的中方是否还“修路”,这个问题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当然,危机持续的70多天里,解放军也一天都没闲着,一刻没有忘记履行自己保卫祖国的职责。然而军队比应战更高的境界是止战。维护中印边界的和平,解放军是最根本的定海神针。
只是,中国在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一直没有放弃给和平留下机会,这决非我方的怯懦,这恰是大国自信、对使用综合手段影响局势走向有把握的表现。事实证明,中国的各种力量都发挥了作用,它们共同促成了事情以现在的方式得到解决。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在重兵云集的边境地区,一旦开打,后果不堪设想,将打乱中国的战略部署,更中了美国和日本的下怀。但这次洞朗对峙,教训也是惨痛的,带来了一系列的考验:中国看清了印度的底牌。阿三喜欢主动出击,更喜欢以弱者姿态获得国际同情,无理搅三分,非常难缠,所以中方以后动作的第一要诀,必须是快,必须断然处置!作为一个重要教训,相信以后再发生这样严重越境事件,中方肯定第一时间会立刻采取断然措施,不可能再这样保持克制,到最后反而陷入被动。但如果印度改变不了心态,以后的中印边境会更危险,冲突会更突然。勿谓言之不预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军工圈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