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称解放军电磁战能力令美肃然起敬 已远超印度

军迷圈
耳聪目明
现代战争已经进化到空-天-地/海-赛博一体化作战的新样式:信息化战争,这就要求现代军队在软硬件方面进行一系列变革,这将是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7年2月10日,解放军报登过一篇文章,标题是《数据链:武器装备的生命线》。文中称:“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战场信息量激增。据报道,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通信的需求量大约是海湾战争的10倍。在信息化战场上将大量数据信息实时传送,数据链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数据链是传感器与传感器、传感器与信息平台、信息平台与信息平台之间的中介,是实现信息链式运动的桥梁。通过它将散布在战场各处的信息化节点组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
同期报纸还刊载了对国防大学 李莉教授的一篇访谈,李教授说到:“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现代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特点。武器装备体系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基本已不再是过去战争所追求的大规模毁伤,而是更加突出打击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任何时代,颠覆性技术的出现都是对弱势一方现有实力的强制性剥夺。它不仅表现在人为造成的新一轮技术代差,更表现在由此导致的对下一代战争的茫然无知从而置国防安全于巨大风险之中。”
在数据链方面,我军可以说是后来者,但发展势头喜人。
同年新华网援引外媒报道称,以三军通用数据链为代表的新型装备,让解放军各军兵种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时代。外媒认为,中国现已初具诸军兵种信息化、网络化作战能力。
甚至有报道称,我军科研人员采用不同于美军的全新数据链方案,虽然要多花出几倍的力气,但它的安全可靠对战场至关重要。这其中也包括量子保密通信的突破性进展带来的成果。未来,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通用数据链不但带宽瞬时传输容量是美军现役LINK -16数据链的好几倍,而且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军用通信网络。
2012年4月24日,国防部网站发布消息,我军“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当年我军各部队虽然建了不少指挥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体制差异较大,难以互联互通。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的成功为我军打赢一场信息化战争奠定了基础,而且它是一套自主创新安全可控的系统。
美国国防部在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中这样评价:解放军正在向整个部队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如综合指挥平台)向下级部队发送命令。采用综合指挥台使联合行动所需的多业务通讯成为可能。这些C4I的改进预计将缩短命令流程。引进的新技术使解放军可以通过强大而冗余的通信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如情报、战场信息、后勤信息和天气报告等,提高了指挥官的情境意识。特别是ISR数据近距离传输给现场的指挥官可以方便指挥官的决策过程,使操作更有效率。
参考消息网2017年3月24日报道 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3月22日刊发马克·波默洛的文章《剖析中国的电子战战术》。在文中提到,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成斌3月20日在该智库组织的活动上说:“在我们的体系中,倾向于将电子战分成电子干扰和其他多方面内容。但是,中国很早之前就已经将网络战和电子战合二为一。这两种战争类型就像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以数据为重点,一个以电子设备为重点。”
在2月份的一场会议期间,负责太平洋地区的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海军中将约瑟夫·奥库安对美国C4ISRNET军事网站说,中国确实“拥有令我们肃然起敬的电子战作战能力,并且我们也在针对这种能力,进行有关训练”。
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副主管斯科特·哈罗德说,抛开美国不论,中国的电子战作战能力可能会被用来针对越南、印度、台湾、日本等电子战技术远没有那么先进的国家和地区。

从这一系列报道看,中国的确在近几年发展了自己的信息化战争能力,并达到了美军需要重视的程度。
回顾几个回合的比较,我相信如果中印之间发生一场高强度而短促的局部战争,中国有能力让印度付出比1962年更大的代价。
战争从来不是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希望的,但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爱好和平,但不能畏惧战争、不能不善于战争,否则将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