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峙,开挖克拉运河势在必行!

军迷圈
文|吾爱航运网
中印对峙一个多月过去了,印军还是没撤,
印度既然敢同中国对着干,手里必然握着一些本钱,最重要的一点:马六甲。
近日,《国防时报》综合澳大利亚《环球邮报》等媒体的报道,印度方面又在海上对华实施威慑动作:印度扩充位于马六甲海峡西端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军力,修建新的导弹基地,以防中国海军“西进”,


该群岛扼守着马六甲海峡西端,
我们知道马六甲海峡是中国的石油能源“生命线”,以及极为重要的贸易通道,如果马六甲被掐断,无疑对中国有着极大威胁。

印度此时在马六甲海峡附近动作,或许正是想提醒中国,它手里有对付中国的王牌。而如果此时中国能跟泰国合作挖通克拉运河,无疑将会加强中国与印度洋周边国家的联系,并消除印度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这些重要的航道并非天然形成,而是由当时的世界大国通力合作开挖而成。
多年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无论是韩国还是东南亚,这些国家进口的石油从波斯湾装船之后,必然要向东通过马六甲海峡之后才能进入西太平洋海域。也正因为如此,新加坡人即使什么也不干,也能靠收取过路费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么,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通道就只有马六甲海峡一条吗?
事实很残酷,就像大西洋上不经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船就到不了地中海一样,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天然形成的航道还真的只有马六甲海峡一条。

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国际航道。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处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西北端连接缅甸海,东南端连接南海,全长约1080公里,呈喇叭型。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的最窄处却只有37公里。由于该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因此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加上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这种先天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来往欧亚之间的商船大部分要经过这里。又因为马六甲海峡靠近印尼的西岸大片沼泽与广大的泥质岛屿,大船不易靠岸。而靠近马来半岛的东岸有零散的岬角或岩岛,便于船只停泊,因此海峡区域的主要港口巴生港、马六甲港、新加坡港都在东岸。中国的“海上生命线”目前,马六甲海峡占了世界海上贸易1/4的份额,世界1/4的运油船也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一数量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
而中国是马六甲海峡第一大使用国,每天经该海峡的船只中有60%来往中国,中国进口石油量的80%以及进出口物资的50%要经过该海峡。可以说,马六甲海峡是中国的“海上生命线”。
但你要相信,人类的力量总是无穷无尽的,就像在地中海与红海之间可以人工挖出一条苏伊士运河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挖出一条运河呢?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东南亚的地图,就会发现在泰国南部有一条非常狭窄的克拉地峡连接着泰国本土和最南端,而最窄的地方其实只有50公里宽。

如果把这条地峡挖开,那么西边的印度洋和东边的太平洋不就可以直接连通了吗?这样一来,不论是东亚的石油进口国还是中东的石油出口国都将很乐意看到这条运河的出现。因为它不仅能够在安全上离美国人的控制远一点,而且省去了绕过马六甲海峡的一千多公里,经济价值同样不可估量。
其实依靠守着‘摇钱树’发财的国家远远不止新加坡一家,埃及依靠苏伊士运河,巴拿马依靠巴拿马运河,同样都赚得满坑满谷。
因此,从一百年前开始,泰国人就对克拉运河这项工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然而这样庞大的工程仅凭一家之力确实难度不小,因此多年以来,泰国的皇室和政客不停地到欧洲各国游说,募集资金开挖克拉运河。可惜的是这样敏感的事情在国际间极难实现,直到现在克拉运河仍然没有开挖建造。

如果说泰国人对此醉心不已,就一定有人对此颇为反感的话,那他一定是新加坡人。
半个世纪以来,凭藉马六甲海峡的航运地位,新加坡的经济实现了一轮又一轮的腾飞。新加坡人坐地起价,如果马六甲的航运地位受到挑战,那对于新加坡的经济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对石油的依赖与日俱增,而进口的石油又主要是从波斯湾装船,然后海运到国内。如果被人扼住了咽喉要道,岂不是要束手就擒?
新加坡与美国曆来保持着极为亲密的军事同盟关係,为了摆脱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我们迫切需要开闢新的航道。

陆路上国家投资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试图将石油从瓜达尔港装上火车,通过铁路运输到新疆境内。这虽然是一个办法,但相比海运来说,陆路运输的成本要高得多。因此,在泰国人眼中,中国始终是一个极为合适的合作伙伴。
如果中泰合作上马了这项工程,那么继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之后,克拉运河必将成为人类水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中国、东南亚、中东乃至全世界都将因此而受益。唯独睡不着觉的恐怕只有新加坡和印度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