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被胖揍,中印对峙之际临时换主角!
文|米尔军事网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中印边境对峙足足24天有余,持续时间之长,冲突之激烈,情况之恶劣,创下了历史之最。

面对阿三赤裸裸的挑衅,中国显然正在失去耐心,先是人民日报发出了“界线即是底线”的官方表态,后又是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发出了一条“警报”:提醒在印、即将来印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安全形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防范,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出行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报警并联系中国驻印度使馆。看的出来,这条“善意”的紧急警告既是对中国公民安全的担心,更是对流氓阿三的警告。
要知道,一般情况下,中国海外大使馆发布此类“警报”,原因无外乎有两点:一是该国爆发战争;二是该国出现内乱,当年的利比亚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事情发生到这里,就已经不可能是在打“嘴炮”了,而是明确的告知印度:咱们的忍耐是用限度的,请你做好准备。

中国一改往日低调处理中印边境争端的态度,无论是外交,还是军事,中国根本毫不顾忌,就是要跟印度死磕到底!
不过,中印还没开打,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就突然爆发了激烈冲突。7月8日早晨,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激烈交火。据媒体报道,已导致5人死亡,其中包括巴基斯坦两个平民及3名印度军人。随后,为对“印度无缘无故、越过控制线进行的炮击”予以回应,巴军在9日摧毁了2处印度军队的哨所,并打死4名士兵。对于这样的事件走向,不知道是不是让很多人大感意外:明明是中印要搞事,怎么主角立马换人了?

印度陆军士兵
其实,克什米尔可以认为是南亚的火药桶,因为这个地区不但是印巴领土争议区,也是中印领土争议区,现在克什米尔地区一般被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印控和巴控,中国的阿克塞钦地区经常被称作中控克什米尔。所以,从这个视角看,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军事冲突一点都不奇怪,这么多年来隔段时间就来一下,所以这里打枪放炮本身并不让人感到奇怪。

不过,话说回来,为何要临时换剧本呢?我们知道,印度除了嫉妒中国外,还因当时英国殖民者离开之前搞的“印巴分治”而与巴基斯坦是世仇。双方在过去28年时间里,该地区的军事冲突导致7万人丧生。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印巴之间交火频繁。
这就与中国有关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过巴基斯坦时,搞了一个“中巴经济走廊”。而印度认为,“中巴经济走廊”通过了印巴领土争议区的克什米尔地区,这侵犯了印度的领土权益。其实,印度是担心,巴基斯坦如此发展起来,战略上对印度很不利。

这样,一条本是为了区域发展的战略路线,引发了印度的“玻璃心”,认为其严重威胁到了印度的安全。于是就有了中印关系紧张,矛盾激化。
再加上,洞朗高原位于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处,由于中国占据了洞朗高原,实际上中国领土楔入了印度的领土,这就好比一把尖刀插入了印度最柔软的部位,对印度来说,真是如芒在背。
最让印度恐惧的,印度东西部的通道,就是宽约20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这是印度的咽喉之地。一旦爆发战争,中国大军将可从洞朗高原迅速挥师南下,如果中国掐死这个走廊,西部的印军就是瓮中之鳖。而且,印度东部,包括占领的我藏南地区,都是落后的农业区域,要靠西部运送物资,如果中国紧紧掐住这个咽喉,印度东部马上会陷入混乱。而且,该地区很多都是亚洲黄种人,与印度本土白种人有明显差异,分歧明显。

正是在这样的恐惧之下,印度才铤而走险,不顾及边境线不边境线了,突然出兵侵入我洞朗地区。不过,众所周知,中印国力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差距可是一直在扩大。
所以,对中国在洞朗高原活动,并修建基础设施,印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最后无奈挑起巴基斯坦的争端,毕竟阿三哥喜欢欺软怕硬是出了名的。现如今,打中国又不敢打,不打中国又不敢退,那咋办,就只有拿巴铁兄弟出出气,也好平复一下国内民众的焦躁的情绪,于情于理都说得通。

接下来局势如何演变其实关键取决于印度的选择。如果印度知难而退,退回去别再挑衅,中国根本不想和印度绞缠。至于印巴之间,显然也是建立在中印关系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当然,中印距离开战还远,印巴距离局部战争当然也还远。然而,远不代表无法到达,这一切都取决于印度的选择,都取决于印度是民智还是糊涂。
对中国来说,国虽然大,没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失去洞朗高原,就失去了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优势。这是绝对不能退让的。G20汉堡峰会,中印没有举行例行峰会,就暴露出尖锐的分歧。
印度的做法,已经事实上构成了侵略,忍让总有限度。巴铁和印度交火,哪怕真是围魏救赵,毕竟在另外一个战场。在锡金段,印军仍侵占不退,用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说,这样的性质非常严重,“发生更加严重的事态,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或许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如果印度不思悔改、不知进退,惹怒中国,必被中国揍个鼻青脸肿。
三哥,还是老实点,不要当中国巨龙亮剑的那块磨刀石吧,那块磨刀石可是属于日本的!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