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印反击战结束后 中国为何归还缴获的印度武器?
文|军事风云

在对印反击战结束后,中国为什么完好无损的归还缴获的印度武器?
1962年11月21日中国主动停火,短暂的对印反击战结束,印度阵亡1381人,1047人受伤,1696人失踪,3968人被俘。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俘虏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中国722人阵亡,1697人受伤。中国取得了战术性胜利。

▲被解放军击毁的吉普车
1962年12月19日我边防部队在德让宗,将在达旺、德让宗和邦迪拉地区自卫反击作战中缴获的一批印军武器弹药和物资集中起来,交还印方。

交接工作在德让宗西北的雨汪村进行。在6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上,整齐摆放着中方即将交还印度的126门火炮,220多挺轻重机枪,2200多支步枪、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1.3万余发炮弹和110多万发子弹,以及117辆汽车、12台筑路机械和2辆美制坦克。

这些经过我边防部队战士清理和擦拭的武器和车辆,在阳光下耀眼明亮。中方将大批武器、弹药分类堆积得很整齐,危险物品还注有标记。筑路机械、汽车和坦克,不仅擦洗一新,而且油箱里都加满了油。

▲印度的武器:李恩斯菲尔德步枪和布伦轻机枪
前来接收的印度官员在几辆美制坦克和汽车跟前停下来,请求负责看管的我边防部队人员发动一下,他们的要求马上得到满足。我边防战士向印方人员说明:在117辆汽车中,大部分是完好堪用的,但有少部分车辆因被印军自己破坏或拆毁了一些部件,无法开动。

交接工作完毕后,双方在交还物资的清单上签了字,我边防部队随即撤走了广场上负责看管物资的哨兵和一切人员。 当晚,印度接收人员就开着我交还汽车中的7辆驶回邦迪拉。

▲别看印度士兵扛枪的样子很拽,事实上在战斗中一直在溃逃
同一天在瓦弄,我边防部队将另一批缴获武器弹药和物资交还印方,包括运输机1架,各型火炮20多门,轻重机枪50多挺,冲锋枪、步枪、手枪400多支,炮弹4000多发,子弹85万余发,以及其它军用物资。

这些武器弹药和物资大部分完好堪用,其余部分曾遭印军破坏——比如运输机和一些枪炮的重要部件在印军撤退时被卸走了,6门美制火炮分别被印军烧坏和炸坏4门,拆走部件2门。印军为破坏一门大炮,甚至在炮膛里倒装了1发炮弹。

中方还告诉印度接收官员,在吉牙南侧,还有1架被击落但基本完好的印军直升机,未开列在此清单内,我军撤离吉牙时已委托当地人看管,印军自行前往收取即可。

1962年12月21日,我边防部队在梅楚卡将缴获的印军一批武器弹药——火炮9门,轻重机枪13挺,冲锋枪、步枪40多支,各种炮弹4400多发,子弹10余万发和大批军用器材、被服及其它物资,整齐地放在4个仓库内,委托当地人代管并移交印方。

1962年12月6日,我边防部队在里米金,将缴获印军的3.8万多发步枪和机枪子弹、1.4万多发冲锋枪子弹、200多发炮弹和其它军用物资,存放在当地原印军的2个仓库内,委托当地人代管并移交印方。中方将这批物资包装得很好,为防止受潮,被服、降落伞等堆放在木架上,弹药也都分类装箱堆放整齐。

▲印度山地部队
解放军为什么要将这些缴获的武器归还印度呢?首先印度的武器并不先进,很多都还是二战时期的李恩斯菲尔德步枪和斯登冲锋枪。而中国当时已经换装了56冲和56半。要这些武器也没什么用。

▲解放军一颗一颗的人力运送炮弹
另外中国后方几乎都是高原地区,运输补给十分困难,连炮弹都是一发一发用人步行背上来的。虽然印度也面临着运输困难的问题,但印度一方的地形还是相对平缓,在运输上占有优势。中国取得战术性胜利后立马停战也是考虑到后勤运输的问题,见好就收。

自己的武器都是费老大的劲才送上来,若是想把缴获的这些印度落后武器和坦克再原路运回中国几乎不可能,更何况坦克在山区也开不回去。而且在国际上中国的这次作战,关系已经破裂的苏联和美国都站在了印度一边。中国此时已经陷入了印苏韩三面包围的境地,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中国主动撤兵并归还武器可以在停战的谈判桌上争取更大的优势。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