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日打造“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欲将中国挡在太平洋之外

加特林

关注

文|加特林

近年,西方国家热炒中国军队推进“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以击败美国可能在西太平洋实施的作战行动。

而本周外媒报道,日本也静悄悄的启动了自己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规划,目的刚好相反:日本总是认为中国带来了威胁,要阻止中国在日本周边作战能力的“存在”。

据美国《国家战略》网站分析文章称,日本在不断突破和平宪法束缚的背景下,部分官员的公开发言中开始将原本用来抹黑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当成阻止中国的己方战略规划。其真实目的实际上是进一步摧毁和平宪法为核心的现有体系,让日本变成真正的军事大国。

几乎同时,日本大肆炒作所谓战斗机紧急起飞拦截中国军机次数“创下历史纪录”的报道,意图抹黑中国正常的军事训练与战斗力建设活动。

下图是日本媒体公布的战斗机紧急起飞拦截次数统计表

“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主要指发展针对性、有成效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用以限制或控制敌方作战力量进入己方周边关键性的陆地、海洋和空域。这一战略的要点在于,利用针对性的攻击能力,令占据整体优势的敌人在进入一部分最有价值的作战区域时要付出较大的代价,从而实现阻吓或者减缓敌方进入相关区域的尝试,甚至令对方放弃敌对作战行动,保证自身战略目的的实现。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以弱制强”的策略,是非常适合目前一些国家军事力量发展现状的战略。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这样的区域肯定包括了东海等双方比邻的海空空间。因此日本如果切实推动“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必然等于挤压中国的战略安全空间。日本部分势力早已在进行改变法律、获得进攻性武器的尝试,并积极修改“防卫计划大纲”,强化日本“西南海域”武力配置,增加东海方向驻军,甚至在考虑建立真正的日本两栖登陆作战部队。

西方媒体宣扬的中国“拒止”作战示意图

根据报道,日本在“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之中将重点发展以下战斗力改善项目,其中包括了日本和平宪法中否定的“进攻性作战力量”:

一、先进的远海反舰能力

在远海实施有效的反舰作战,是日本可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极其关键的一环,它是将对手海上作战力量,例如航母战斗群拒止在关键区域之外的战斗力基础。部分专家认为,日本军方希望能够获得达到1400公里范围的远海反舰能力,这样能与中国台湾地区的“盟友”作战力量重叠,形成一个“封锁网”。

相对于中国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以及大量的常规潜艇与核潜艇力量,日本目前的远海反舰能力实在很弱:由于法律限制,日本没有适合远程空地、空海打击的轰炸机,更没有弹道导弹或者核潜艇。F-15J这一主力战斗机目前是纯粹的防空截击机,并不能携带反舰导弹。

必须指出,增强远海反舰能力对日本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日本已经有了相当数量携带先进反舰导弹的F-2战斗机,能够在获得各种战场侦察监视平台提供的目标信息的支持下,飞赴远海攻击舰艇。

F-2战斗机携带最新型反舰导弹

给F-15J配备反舰导弹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日本已经购置了四架KC-767加油机,也可以获得美军空中加油机的支援。自行研制的P-1海上巡逻机可以实施远程侦察、监视与反舰/反潜作战。最新的ASM-3超音速空舰导弹,也已经完成基本测试。

未来日本将获得已经订购的F-35战斗机,这一战斗机整体性能超越现有的F-15J,可使用NSM等最先进的反舰武器,而不是纯粹的防空战斗机。它突出的信息战能力、战场感知能力也令日本空自接近了美军现有水平,这在未来高强度的海空作战中,甚至比携带什么样的导弹武器更为重要。另一个日本还未拥有的重要武器是航母,但日本已经通过两代两栖攻击舰的设计使用积累了一定经验。

日本拥有一支世界最高水平的常规动力潜艇部队,在特定海区表现可能不逊色于核潜艇。日本相关潜艇能够使用鱼叉反舰导弹和大型鱼雷,对水面舰艇有相当的威胁。

此外,日本正在积极发展若干射程超过过往型号的岸舰导弹系统。第一步是在12式岸舰导弹的基础上发展射程300公里的新改型。其技术核心与美军最新相关武器系统类似,通过双向数据链,这些远射程岸舰导弹可以在飞行更远的距离之后依然有效的捕捉其它平台指示的海上目标,从而实现远海打击舰艇的目的。

虽然听起来300公里的岸舰导弹系统,射程并不太远,但是日本诸岛在地理上的独特条件,使得它部署的相关导弹系统将能够扼住太平洋海上通道 —— 其中许多关键性的海峡通道相当狭窄,岸舰导弹部署在较为内陆的位置即可攻击海上舰艇,因此有相当的威胁。

二、日本考虑武装若干战略价值较高的海岛,作为拒止作战节点

早在2000年前后,美日不少军事智库与专家已经提出了日本应当武装若干战略价值较高的海岛的观点。根据最新的报道,在“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之中,这些海岛将成为最重要的作战节点。

原因是,这些海岛上部署的反舰、防空、反潜武器与作战能力,会对周边他国的海空部队造成很大的威胁,有力的推动“拒止”作战。因此其它国家要突破其封锁,就必须摧毁这些海岛上的武器装备,那么必然投入相当一部分的人力、物力。同时即便对手取胜,对于美日来说失去一个小岛上的武器装备,并不是多大的损失。位于日本本土以及周边美军基地的美日作战主力,将可以灵活的适时择机攻击进攻小岛的对方部队,有着后发制人的优势。而对手却不会有太大的得益,反而因为作战重心偏向于这些没有很大价值的小岛,令整体作战规划失衡,甚至因为先行开火而失去国际支持。

同时,报道转述部分智库专家看法,要消灭东海海岛上的日本武装力量,也并不太容易 —— 首先战线非常漫长,日本可以武装的海岛分布在接近10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距离亚洲大陆并不很近,令对手作战力量相对分散。其次,海岛数量较多,一部分海岛面积并不很小,会消耗对手相当的精确打击力量。再次,因为海岛上部署的导弹、雷达等武器系统有相当的战斗力,加上本土对海岛守军的支援,对手无论是依靠纯粹的空地精确打击,还是发动两栖夺岛作战,都必然升级为较高强度的复杂战斗,很可能令对方感到“吃力不讨好”,最终放弃作战构想。

在实际工作中,日本自卫队已经开始在人员配置方面着手,规划在东海方向增加20%的人员。仅仅在东海方向的若干海岛上,自卫队就规划把驻守总人数增加到一万人。其中与那国岛是近期增兵的一个热点,这一被戏称为“更像台湾岛的一个离岛”的地方,兴建了一个全新的雷达站,用于监控周边海空军民活动。

三,增强反导弹作战能力

分析文章认为,日本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已经相当不俗的反导弹作战能力。这是因为对手的地地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航母弹道导弹等战略性打击武器,已经成为极为现实的威胁,是对手可能用于“拒止”作战的“杀手锏”。假如日本希望推进“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就必须增强防御对方“反介入/区域拒止”打击手段的能力。

这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工作:购买、装备全新的反导弹系统,例如日本早已在积极考虑的“萨德”反导弹系统,令本土防守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于目前的防御空白,例如巡航导弹防御能力的缺失,加大投入,部署浮空监视雷达等最有效的反巡航导弹装备;增加建造或部署现役的成熟反导弹系统,例如美制“爱国者”PAC3地空导弹,更重要的是继续建造更多具备反导弹能力的“宙斯盾”战舰——最新的“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符合这一要求,而且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宙斯盾驱逐舰,配备最新美国反导弹/防空作战系统,是日本最有力的海上机动反导弹平台。

小节

即便是日本的盟友美国的军事专家也已经毫不忌讳的指出,日本军事力量正在走上全面武装化、全面进攻性的道路,这一趋势预计将无法逆转。明里暗里的将“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作为指导思想,很可能是最为符合日本近期作战能力、国际关系等各方面考虑的策略,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