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抢占欧洲的卫星频段完美复仇:欧洲被逼妥协

战略吐槽秀
文|战略吐槽秀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22颗和第23颗发射升空,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正式开始组网覆盖亚洲,并且将在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成为第三个完成全球组网的卫星导航系统,超过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仅次于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的军民两用全球导航系统。军事专家张强告诉记者,据美国《InsideGNSS》杂志文章称,2003年,中国承诺投资2.7亿美元参加欧洲的“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项目开发。但到2007年,中国突然被欧洲故意冷落,并“扫地出门”,所有“伽利略”项目的重大决策都被排除之外,理由是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当时,拉中国参与该计划被一些人视为欧洲人的一种反美姿态,中国人感到被严重利用甚至是羞辱了。
20年前,因为需要一款足够合适的卫星导航系统用来作为中国的武器制导和民间使用。中国渴望与欧洲合作“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但是在最初的合作之后,却因为种种原因被拒之门外,最终导致中国下定决心研发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2010年,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频段正式采用与欧洲“伽利略”卫星一样的PRS频段,由于PRS频段采取“先用先得”的规则,中国领先欧洲发射大量北斗卫星,实质上已经抢占了欧洲伽利略卫星的几个重要频段,如果欧洲卫星使用同样频段,意味着他国对中国的导航定位卫星实施特定频段干扰,欧洲伽利略卫星也将受到牵连。

也就是说,欧洲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被迫使用和中国北斗系统一样的频段,而安全性将和中国北斗系统捆绑在一起,这让此前瞧不起中国的欧洲人“鼻子都气歪了”。至今为止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射了23颗卫星,组网覆盖亚洲地区,而欧洲“伽利略”却只发射了16颗卫星,远远落后于中国的进度。卫星导航系统除了导航,侦查以外,还有很多作用。最大的左右自然是战略预警,在敌国导弹发射以后,卫星导航系统可以轻松的侦查出导弹的发射地点,发射距离和目标,从而引导拦截,对本国的伤害将减轻到最少,甚至如果面对的导弹比较少的话,还可以丝毫无损,这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说都是非常需要的技术了。
此外还可以用于武器的制导,我国的导弹技术先进,无论是导弹打击范围涵盖了近则数千米,远则上万千米的范围,而在这个范围内要保证导弹的命中精度,就只能依靠卫星导航系统了,曾经我国导弹采用了GPS导航系统,但美国直接强行掐断了系统,最终导致中国导弹失控坠海,失去了获得胜利的机会,这就是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坏处。

事实上,“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即使建设完毕,也无法追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早在2009年,中国就连续发射数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直接拿下了仅次于美俄的第三优的频率,将“伽利略”系统排挤出了最好的几个位置,并在短短的9年里连续发射27颗导航卫星,以平均每年3颗的速度建设了地球第二强的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后的“北斗”导航系统能够全球全天候监视全球地域,为中国军队和民众提供卫星导航系统,在分辨精度高达0.1米的情况下,北斗系统甚至能够看到地面上的人头,依此更可以为中国的军队带来强大的导航能力。
中国军队也可以像美国军队一样,来一次精确的“手术刀”式打击,将敌军轻松解决,而这对于以前的中国军队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逐渐建设,中国军队在未来的发展必然趋向于智能化,精确化和信息化打击。而作为中国来说,最有可能的便是在2020年将部队的机械化和信息化,电子化同步完成了,打造出一个未来军队,而“北斗”系统正式这其中的核心。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