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是战友为何从不结盟?两国都有何顾虑?
文|军事365

对此,俄罗斯的一些媒体挖苦,他们偏执的认为中国的航空飞机能够有这样的成果完全是因为俄罗斯的原因。中国航空飞机在早期引进了俄罗斯多款航空发动机,对中国的军事技术输出让中国军事装备的研制少走了不少弯路。那么,中俄为什么不能结为战略同盟呢?

从多方面看,中俄结盟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在中俄历史上看,中俄关系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两国成为朋友的时间也是极其短暂的。俄罗斯对中国的军事技术援助也不是无偿的,俄罗斯方面一直想利用中国来混淆美国的视线,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机。在这种有目的援助下,俄罗斯自然也不会毫无保留的传授中国军事技术。中国还有一部分先进技术,就来源于同出于苏联的乌克兰。

中国正在利用着手边的一切资源,逐步发展强大成为世界瞩目的军事强国。在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反衬下,俄罗斯就显得有些后继乏力了。俄罗斯在其国内丰富的资源和前苏联留下的遗产支持下,经济还在不断下跌,最终沦为了资源生产国。若中俄合作,俄罗斯是不可能接受成为中国的产品倾销地的。
虽然中俄两国目前存在着相同的国家利。益,但是还是会有分歧之处。当两国的利益有所冲突,合作的基础也将会随之瓦解。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对此发表过看法,“虽然中俄两国之间的信任程度在逐步增加,但结盟这种形势已经不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了”。
中俄才是“真兄弟”美惹众怒,好戏开场

“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而中美俄三国之间的关系,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还记得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对中国多加指责,屡屡称中国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挖走美国的高端人才,还说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在上台后也没有消停,对“一中”原则一度不太愿意承认,还表现出要和中国打贸易战争的想法。
但是这一切都只是嘴上说说,并且随着中美领导人的会晤,我们有理由相信特朗普只是想过过嘴瘾。
在想想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态度,在竞选之前一度说自己是普京的粉丝,美俄关系应该得到改善,但是在入主白宫之后,却用59枚“战斧”导弹砸向叙利亚,直接打脸普京。

当今世上,中美俄三国关系的现有局面中,谁才是中国的“真兄弟”呢?
特朗普是个商人,他很清楚的知道,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知道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所以希望用一场中美领导人会晤,拉拢中国。
特朗普心中理想的中美关系是“斗而不破”,两者有竞争、有合作,这才是对美国最优的选择。
因为一旦和中国开启贸易战争,那么一直在蠢蠢欲动的欧盟将会乘势而起,冲击到美国现有的高端产业,这和中国对美国中低端产业造成的冲击不可同日而语,毕竟高端产业才是美国的根本所在。

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提升,人工费也在不断的增加,势必将会影响中国在中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将来一定会有别的国家和中国在中低端产业上竞争,美国民众并不需要担心生活成本的提高,这笔账特朗普算的很清楚。
中美之间其实还有很多根本问题,有待解决。如朝鲜半岛上的争端、南海事宜等,但是美国会在这些问题上退让吗?

并且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全球金融霸权,在不断的发动战争,利用战争压制各种反对势力,还反对全球自由贸易,这一切都是希望,维持美元在全球交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所以历次美国对外战争都是,因经济原因而展开的,前不久空袭叙利亚更是美国霸权的体现。
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一直本秉和平发展、自由贸易的思想,所以各国之间也开始谋求新的自由贸易与交易体系,在欧洲成立了欧盟,建立了欧元区。

而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国所组成的金砖五国,则也在积极的利用自己国家的优势进行互补。巴西、俄罗斯、南非这些资源类国家积极的和中国、印度这样的新经济体国家合作,脱离美元在国家交易中的主导地位。
但是对美国来说,如果不断的有国家和地区构成新的交易体系,不再依靠美元结算。那么美国在世界经济上的霸权将会被终结。
在这样的能源国家和新经济体国家的互补中,中俄关系已经是世界双边关系的典范,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中俄两国近年来不断的加强各个领域上的合作,从两国联合军演,到海陆空全方位的军事装备合作,从联手稳定地区安全,到在联合国会议上两国对热点问题的一致表态。可以说中俄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联盟”。
这样的“联盟”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开展,更是让中俄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俄罗斯已经放风出来说,支持中国在北极取得北极航道权。如果中国可以成功取得在北极的航道权,将意味着从中国东北走北极航道到北欧的鹿特丹,将比传统的穿越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要快上10天左右。
那么中国和北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更加紧密,而俄罗斯也将会从中受益。

不只是北极航道,中国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也有深厚的合作。中国已经在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中购得9.9%的股份,这个项目现在已经探测出的天然气储量达9260亿立方米,并且这些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未来都将输出到中国。这将解决中国在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面临的能源需求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必然有相当多的粮食需求,而俄罗斯则是产粮大国,农业资源丰富。中俄之间第一批进口的500吨小麦已经在4月8号到达了内蒙古,这标志着中俄之间在农产品领域,也全面展开了合作。
可以预见,中俄关系在以后的发展中只会是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坚实。

兼并包容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
中国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在不断的前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天的中国将收获更多友谊,迎来更多朋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军事365”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