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为何要退出国际空间站?西方向中国递橄榄枝某国尴尬了
文|全球军事快讯

图为国际空间站全景图,1983年由美国时任总统里根倡议打造,1993年启动项目,1998年开始投入使用,主要有六大航天机构主导研发,分别为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国际空间站有如一个规模可观的太空基地,重量达423吨,长度为108米,宽为88米,在距离地球表面4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可容纳6名宇航员工作。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航天科学院院士安德烈-约宁表示,俄将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退出该项目,准备和中国联合研制新的太空基地。

俄罗斯航天院士约宁表示,目前中国的航天技术进步有目共睹,能够独立打造空间站就是最好的证据,中俄如何合作打造下一代太空站,完全能打造媲美甚至超过现有国际空间站的新太空基地。天宫二号总师朱枞鹏则表示,天宫二号的服役时间将比预计更高,预计在2020年左右建成,欢迎外国航天机构参与合作。事实上,中国已经与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签署协议,同意在未来开放“天宫”供西方宇航员进行太空科学实验,届时各国飞行员将乘中国或俄罗斯的载人飞船登陆空间站,当然,这一切将在中国的主导之下。

国际空间站当年为何接纳俄罗斯而不是中国?原因很简单,俄罗斯和之前的苏联在航天技术上毫不逊色甚至还要部分超过美国,尤其是前苏联和俄罗斯曾连续发射8座空间站,美国急需俄罗斯的技术积累,而中国则在该领域“一穷二白”,参与国际空间站基本上“只学习无贡献”,因此美国借口国际空间站可能涉及军用技术,拒绝中国的参与请求,这一禁止就是20多年,直到现在还禁止中国航天人员和美国交流。

中国目前在轨的“天宫二号”空间站本质上还是试验性质,无论是规模还是寿命都无法与国际空间站相比,但这并不代表未来中国不会建造更大更先进的“天宫三号”,可以肯定的是,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西方各国在短期内无力发射新的空间站,在此期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西方和俄罗斯酝酿打造国际空间站时,中国是唯一被排除在外的主要航天大国,20多年过去了,世界航天版图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预计2024年,国际空间站将报废退役,随后将坠毁在大多数航天器的“墓地”——南太平洋,由于美欧日等主要出资国对于未来航天发展的战略出现分歧,导致新的国际空间站基本已经宣判死刑,这其中美国希望打造新国际空间站,但是无法负担高昂费用,欧洲则态度暧昧,日本对此兴趣不大,主要希望将资金用于发展军用航天器,如间谍和通讯卫星等,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太空技术,又有着探索宇宙的雄心,但是资金是最大短板,从这点来看,在国际空间站即将“树倒猢狲散”的情况下,俄罗斯表态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转而与中国合作其实不难理解。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