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用欠款与俄合搞大飞机,十年光阴终落一场空
文|四代重歼
近日,俄罗斯和印度媒体先后报道称,俄印联合研制的MTA多用途战术运输机的项目(俄方代号伊尔-214)已经夭折。这个从2007年就签署协议开始合作研发的所谓战术运输机,到近年2017年十年时间了,在仍然只有一个模型的情况下,被俄罗斯宣布废止。
俄称双方在该项目上早就存在分歧,已经抛弃印度进行“单干”,由俄罗斯伊留申公司自己推进伊尔-214战术运输机的项目。
而为研制MTA项目而专门组成的俄印合资子公司——多用途运输机有限公司(简称MTAL,Multi-role Transport Aircraft Ltd)早已人去楼空,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的公司中,现在只剩下一个名义上的CEO、一名秘书和一名财务负责人。

印度空军涂装的伊尔-214(MTA)战术运输机。
说到MTA多用途战术运输机,其实起源于印度的一笔债务。在苏联时期,印度仗着有苏联老大哥撑腰,大肆以低价购入各种武器装备,并通过借贷的形式支付军火款项。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在苏联时代为了扩大红色帝国的国际影响,苏联也就认可了。
可是到了苏联解体,继任者俄罗斯可没有这么大的魄力,加上自己本身就经济困难,也急切地希望收回预定的债务。于是一清算,印度正好还有一笔10亿美元的债务差不多要到期了。俄罗斯一讨债,印度不开心了。这个虽然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国家债务上很多时候还是有得谈的。


印度米格-21战斗机和安-32运输机(改成了投弹的轰炸机),这些苏式老飞机都是在冷战时期通过极优惠的贷款从苏联买来的。
印度于是和俄罗斯开始了扯皮。10亿美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正在这个时候,印度空军使用的安-24、安-32等中型运输机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印度希望能够购买新型中型运输机进行替代。虽然此时俄罗斯在重型运输机方面能够提供伊尔-76系列运输机,但在中型运输机上却没有任何建树。苏联时代唯一的先进运输机遗产是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安-70运输机,尺寸和吨位也更加接近重型运输机。
所以说,此时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尚没有成熟的中型运输机能够立刻提供给印度。于是印度问俄罗斯,希望能够以自己欠前苏联的10亿美元入股,一起搞一个新的中型战术运输机,这样还能够获得一定的运输机研制生产经验和技术。

印度空军是摔机大户,这是一架坠毁的安-32中型运输机,印度飞行员的素质和保养的不到位都是摔机的原因,当然装备老化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俄罗斯想想,自己的中型运输机队伍也在老化,正准备自己设计中型运输机。反正印度欠的钱能不能要回来本来也没有太当回事,既然印度肯把钱投入新型运输机的研制,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总之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也不怕项目后面再多坑印度一些钱,所以先将印度拉进坑再说。
2007年11月12日,俄罗斯和印度签署协议联合研制MTA新一代多功能军用运输机。俄罗斯方面参与的单位是伊留申公司,该机的俄罗斯代号伊尔-214,原技术设计载重量为20吨,为了照顾出钱的印度的大国心理,俄罗斯爽快地同意该机一旦研制成功,一些部件将在印度去制造和组装。于是,以印度当年欠苏联的10亿美元债务为启动资金,伊尔-214运输机的研制工作开始了。

伊尔-214(MTA)战术运输机的模型制作得非常高大上,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最能够吸引印度人的目光。
其实,俄罗斯自己本身也是需要这种运输机的,以替代本国航空兵的机种需求。为此,2010年,经过长达3年的磋商和预研,双方最终成立了合资子公司,俄印各出了3亿美元,总部设在印度班加罗尔,双方共有150余名工程师参与该项目,印度人派了30几个工程师去俄罗斯伊留申公司。

伊尔-214运输机拥有和伊尔-76大型运输机近似的舱室截面。
近期,俄罗斯方面率先表示,伊尔-214中型运输机项目仍然在有序推进,但却改变口吻,称这是俄罗斯政府资助开发的,将为俄罗斯各航空兵部队采购100架该型运输机,采购项目时间表推迟到了2020年。
原来,这个项目启动不久,俄罗斯和印度就围绕该机的研制产生了分歧。俄罗斯伊留申航空集团总设计师尼古拉·塔利科夫(Nikolay Talikov)甚至向记者埋怨:“印度人是很难做生意的人。”2016年1月,伊留申公司的总经理也称,“作为一个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的合作项目,这个项目已经暂停了。”

印度空军装备有伊留申公司的伊尔-76大型运输机,但伊留申公司从总经理到总设计师都不是很喜欢和印度人做生意。
据报道,俄罗斯和印度最大的分歧还是在运输机的发动机上面。
由于伊尔-142运输机并不是在MTA项目开始时才研制的,俄罗斯人自己的规划是先使用国产的PS-90A1涡轮风扇发动机,该发动机具有17.4吨的推力,而后期将使用更加高级一些的PD-14M涡轮风扇发动机,推力达到18吨。
但好高骛远,又喜欢指手画脚的印度人提出希望运输机采用西方的CFM56或V2500涡扇发动机。这让俄罗斯人很不爽,作为航空大国卖出去的飞机还要使用西方人的发动机。不过看在钱的份上,俄罗斯也忍了,提出了俄罗斯版和印度版两种设计。
但西方的发动机可不是这么好拿的,涉及更多不可控因素。一拖再拖,最后把MTA项目给拖没了。忍无可忍的俄罗斯于是踢开印度,自己干!

飞机的核心还是发动机,这是俄罗斯PD-14M涡轮风扇发动机。
伊尔-214采用常规上单翼和T型尾翼,机舱截面相当于重得多的伊尔- 76四发运输机,可以运送2辆卡车或5个航空集装箱。如果单层布置将容纳70名伞兵,如果双层布置将运载高达150名伞兵。驾驶舱类似于伊尔- 476重型运输机的,拥有6个多功能显示器和2个平视显示器。

涂有俄罗斯红星标志的伊尔-142战术运输机模型。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MTA项目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对俄罗斯来说是没有损失的,既拿了印度的钱启动了自己的伊尔-214运输机项目,未来还将自己在这个基础上持续推进。
而最悲催的应该说是印度,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拿钱给别人研制,然后提一大堆要求,等项目终结了,10年的光阴就耗费了。这也是为什么印度武器难产的主要原因。阿琼坦克、LCA战斗机等都是这种一山看着一山高,最后出生就淘汰的典型。

看上去很美好的果实,最后由于印度人的“作”,把自己给带到了坑里。
目前,印度可能将目光盯上相对更加成熟的乌克兰安-178、安-132等运输机,不过这并不能改变印度缺乏核心技术的困境,只有不断地“买买买”,印度希望的通过MTA项目打造自身的大飞机研发生产体系,注定将是一场失败的游戏。

乌克兰的安-178战术运输机,相对于现在还没有影子的伊尔-142来说,朝三暮四的印度人自然而然地盯上了这种基本成型的飞机。(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四代重歼 ”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