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不给造航母阻拦索的钢材 中国自己全部搞定

图说军事
文|图说军事

航母上的阻拦索看似不起眼,但它却是保证舰载机安全着舰的关键设备。如果没有阻拦索,那么再先进的常规起降固定翼舰载机也难以在航母上使用。阻拦索在技术上也不是普通人想象的在航母斜角甲板后部安上几道钢丝绳那么简单,而是涉及机械、电气、液压等诸多高新技术,是硕大而庞杂的大工程,准确地应该称为航母阻拦系统,包括甲板上外露的阻拦索和支撑机构,甲板下的阻拦索系统、滑轮缓冲系统、阻拦机系统(包括主液压缸、定长冲跑控制系统、蓄能器、膨胀气瓶、定滑轮组)、阻拦索末端缓冲系统、复位系统、油液冷却系统等组成。
阻拦索是整个阻拦系统的核心,由于直接起阻拦作用,所以在性能上要求很高,主要包括:能够承受舰载机着舰时尾钩的巨大冲击力和阻拦系统施加的阻拦力;能够抵抗海洋环境的腐蚀;具备较高的抗疲劳能力,能够重复使用(通常在几十到上百次);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因此,阻拦索的技术和工艺难度是很大的。

阻拦索的钢丝绳对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要求高,应达到1500兆帕以上,同时延伸率不小于20%,冲击韧性大于150焦/平方厘米,屈强比至少要保证0.85。此外,钢丝绳还要具备防锈(适于海洋环境)、无磁(防止铁磁性粒子吸附混入绳内发生磨损而降低寿命)、耐高温(短时耐800-1000摄氏度,以适应战时甲板可能起火的高温影响)性能。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航母数量最多、使用航母经验最丰富的国家,因此在阻拦索技术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军航母上的MK7阻拦索有两种规格,分别是平钢绞大麻纤维芯阻拦索和平钢绞聚醋芯阻拦索,它们的直径分别为34.9毫米和36.5毫米,破坏力分别为85吨和93吨。每根阻拦索是由6股钢丝绳组成,每股钢丝绳又是由12根主钢丝、12根中间尺度钢丝和6根呈三角状布置的细钢丝扭结而成。在每股钢丝绳之间还有铰接钢丝,每根钢丝绳芯部设有油浸大麻纤维或聚醋纤维,绳芯中还有表明阻拦索生产厂家的识别带。为了确保阻拦作业的安全性,阻拦系统的作业条例都对阻拦索的使用次数和使用周期做了明确限定。

由于阻拦索的设计和生产难度极高,所以外国之前曾经断言中国造不出阻拦索。然而,当中国在2012年11月25日首次成功进行舰载机阻拦着舰试验之后,外媒又称阻拦索是俄罗斯提供的。不过,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对此予以否认,称中国确实曾经希望购买航母阻拦索,但是俄罗斯拒绝出售。此外,俄罗斯中央船舶机械制造研究所所长和“无产者”工厂厂长也曾经披露,2006年中国计划从俄罗斯采购4套拦阻索,双方进行了几轮谈判。
但是到了2011年,工厂突然得到来自莫斯科的指示,随即冻结了与中国的一切接触,包括制造拦阻索的刚才也不能给中国,也就是说,俄罗斯根本不可能向中国供应阻拦索和航母使用的其他任何设备,辽宁舰上的阻拦索完全是中国人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造出来的。从辽宁舰这几年大强度使用情况看,国产阻拦索的质量十分过硬,安全可靠,从未发生故障。相比之下,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阻拦索却频频暴露出质量问题,并在去年因阻拦索问题间接导致1架米格-29K战斗机、直接导致1架苏-33战斗机坠海。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