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一颗螺丝钉看出中俄武器差距, 一盆凉水浇下

文|复兴军事

作为“超侧卫”的苏-35S,配备有世界上单机功率第二大雷达--“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虽然俄国的宣传资料宣称的探测距离达到400公里是明显的虚假数据,但是作为一款功率大于AN/APG-63V3的相控阵雷达,其依然应该拥有超过美国外贸版F-16E/F上AN/APG-80的探测性能。J-10A的雷达对3平方米目标有效发现距离约120公里,依照四次方率折合成1平方米目标,仅有90公里左右。歼-11B即使配备有孔径功率更大的型号,也无法以机械扫描的平板雷达达到美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而和使用同级别雷达的苏-35S比起来,孰优孰劣不言自明。显然,其在探测能力方面是无疑高于使用大号平板雷达的歼-11B的。我国目前大批量装备部队的战术飞机无一配备相控阵雷达。

目前为止从歼-10到歼-10B的全部量产型也都是装配AL-31的,这也使得所谓“继续进口AL-31是为了之前战斗机的备件”的言论显得苍白无力。军方的选择再次具备了胜于任何文字的说服力,事实告诉了我们太行发动机究竟性能几何。至于某些人认为去年东海上空海军某部(海航8师)太行歼-11B拦截美军侦察机的事件说明太行性能良好,只能说如果做个小半径盘旋加桶滚都熄火,这款发动机也没有装备价值了。而且在飞机的制造上,俄罗斯即使是螺丝钉也是精益求精,无论选材还是质量上都比中国高很多。

在研制中的歼-20,也一度传出结构强度不足的流言。真正像F-15和苏-27那样能持续进行大过载机动,又具备巨大航程和强大态势感知能力的重型战斗机,我国航空工业的答卷上依然是一个苍白的零。至于大飞机方面,就更是任重而道远了,运-20只是一款和C-17吨位相似的准战略运输机,而像C-5或安-124那样真正的战略运输机,连影子都还看不到。这一切都反映出我国在机体结构设计和制造上存在切实的不足。所谓我国魔改飞机的能力,更多的是在没有合适平台下做出的无奈选择,如果给80年代的中国空军米格-31或F-14,谁还会去考虑歼-8呢?

可以说,一款完全独立研发重型战斗机和配套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欣慰的是,作为我国挑战世界战机性能王座的作品--歼-20,已经在快速的研发过程中,而配套的第四代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自然也在稳步进行。但是我们必须同时清醒的意识到,与歼-20相同技术水平的F-22,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批量化装备部队,而真正和F-22一样装配四代发动机的全状态歼-20,暂时还看不到它的身影。拥有作为大国之傲的重型战斗机,和它背后代表的强大航空工业体系--追逐它们的路程,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