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想用巨舰控制太平洋 却折在美国手中
文|51军事观察室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就拥有极其庞大的航母舰队,以6艘重型航母为核心的机动部队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横扫太平洋。不过,中途岛的惨败却让日本出现了航母危机:一次战役4艘航母被美军消灭。而且因为战前对航母建造的忽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新航母完工。日方紧急制定了急造航母计划,打算学习美国,以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方式生产大量标准化的同型航母,简化工艺,从而让日本重新获得无敌的航母力量,夺回太平洋的控制权。

云龙级航母就这样诞生了。其以飞龙号舰队航母的图纸为基础,扩大了尺寸,但简化了工艺和设备,准备大规模投入建造。日方的生产计划是在1945年底以前造出15艘云龙级,和美国人在数量上也比试一番。云龙级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4000吨,在现代来看并不算什么,但在二战时期可算是一种正规的舰队航母。其最大载机量达到65架,可以搭载早期的零战21、97舰攻、99舰爆等战机,二战后期则可以搭载彗星舰爆、天山舰攻和零战52战斗机。其内部可以搭载400余枚炸弹和鱼雷,维持多次航空出击。

为了方便建造,云龙级直接沿用了巡洋舰或是大型驱逐舰的主机。但好造并不等于便宜。根据福井静夫《日本空母物语》一书的记载,根据1943年的币值,一艘云龙级的造价达到了1.2亿日元之巨。根据购买力折算,其相当于现代的1500亿日元,也并不比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最先进的“直升机驱逐舰”们便宜。从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日本这样一个国力有限的小国,试图凭一己之力打造能和美国争夺太平洋霸权的超级舰队,是多么的疯狂和无知。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