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运20和美日欧的对手相比 在哪个级别?

文|候知健

通常来说,有个100吨以上的最大起飞重量,这架运输机就可以叫大运了。但从实际型号看,无论是已经全部退役的C-141(二战后第一种喷气式大运),还是最早版本的伊尔-76;军用大运,一般最大起飞重量至少在150-170吨以上。根据5500万四舍五入能有一个亿的数学道理,差不多我们可以认为,现代军用大运,200吨级算是正常的起步标准。

延续这个最简单的分级标准,在200吨以上还有300、400吨以至于更大吨位的运输机。比如接近300吨(实际测试最大起飞重量272吨)的C-17环球霸王,接近400吨的C-5银河和标准的400吨运输机安124鲁斯兰。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则是达到600吨的安-225梦想。

运20和伊尔76大体尺寸相当,和安-124这样的战略运输机对比效果应该和上图差不多。

而另一种比较复杂的分级方法,即区分战略和战术运输机,就是看使用特性了。战略运输机的特征是能够进行超远距离(比如洲际运输)的大载重(大量兵源和大型武器装备,比如主战坦克)空重运输。而战术运输机,则要求能够能够携带物资在距离很短的野战跑道上起降,直接把物资运抵前线。

在这种分级下,200吨级的运20就是典型的大型战术运输机。而400吨级的C-5和安124由于不能在前线野战跑道起降,具备战略运输能力而不具备战术运输能力。C-17的定位比较特殊,是唯一一种能执行战术运输任务的战略运输机,它的使用成本也比较高。

虽然苏联人造出了600吨级的安225,但它对机场条件要求太高,并不适合军用。

2。运20和伊尔76相比如何?

运20和伊尔76都属于200吨级的大型战术运输机,但是伊尔76的最大起飞重量在170-190吨之间,而运20则达到200-220吨。伊尔76系列(不包括加长型的MF),空重在90吨左右,最大的有效载重在47-50吨;而运20的最大载重可以达到60吨,而且货舱尺寸比伊尔76要大。

伊尔76设计时没有考虑运输坦克的能力,载重最初只要求40吨,而且货舱体积也因为估计到航程要求而做的比较狭窄,塞不下也驮不动现在动辄55吨以上的重型主战坦克。

简单的说,运20和伊尔76定位非常相似,关键性能规划指标更高,是淘汰取代关系。伊尔76能干的所有任务,运20都能干而且干得更好;但是运20的一些关键能力,比如运送99这样的新一代主战坦克,伊尔76无论载重量和货舱尺寸都不行。

3。运20和日本的C2、欧洲A-400M比怎么样?

A400M运输机是一种最大起飞重量136.5吨的4发涡轮螺旋桨大运。这种飞机的定位相当特殊,它针对是欧洲快速干涉非洲的军事运输需求;因此它不需要坦克这样的重装备,只运人员和轻型装甲车辆,因此最大载重仅37吨。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飞机对于起降要求能力极其苛刻——几乎可以说是随便找个平整的地方就要能落的下去。实际上说穿了,A-400M就是欧洲在有限军事需求下,开发的放大版C-130运输机。它在技术采用上确实比运20先进很多,但是除了起降能力外,多数总体性能规划指标上低于运20。

欧洲A400M运输机

日本在1966年开始设计的C-1运输机吨位很小,最大起飞重量只有45吨,根本不算大飞机,和运20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而最新的C2,其最大起飞重量刚刚过140吨,最大运载重量不到38吨,无法运输其10式坦克(44吨)。

实际上日本C-2和欧洲A400M很相似,都是有限军事需求下削减总体性能指标以降低采购和使用成本的产物。不过因为没有A-400M那种变态的起降要求,C-2采用了双涡扇发动机以避免高油耗(双发对四发)和噪音振动。

日本的C-2最大起飞重量和载重能力都比运20小很多。

4。运20和C17相比如何?

美国在60年代造出400吨级的C-5银河运输机以后,一直被C-5的高起降要求困扰;大量物资只能运输在具备高等级跑道的后勤中枢基地,再次转运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物资损耗大大抵消了空运本身的优势。

因此在C-5的下一代型号上,美国人决定让战略运输机也具备战术运输机的能力,通过直接把重型坦克连带一堆附加装甲、弹药和人员直接跨洲际投送到一线野战跑道的方式,使军事空运能力实现跨代性的突破。而这就是C-17的由来,它与世界上所有其他运输机都存在性能代差。

C-17是全世界唯一一种具备战术运输机起降能力的战略运输机

C-17采用4台超过18吨推力的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实测可到272吨,而运20采用的是4台D-30-KP2发动机,单台推力仅12吨。这是运20与C-17差距最大的地方,另外运20毕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款200吨级飞机,结构设计、复合材料运用方面与C-17应该也有一定差距。航空电子方面,得益于我国近年飞速发展的电子工业,运20在这方面可能与C-17没有差距,甚至更好。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