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神秘的歼18:中国空军破除荒谬言论展现事实

文|军迷圈

歼-18战斗机是为网络流传中国沈阳飞机公司研制的新一代的垂直起降战斗机,被外国媒体多次报道。

实际上歼-18的机号悬空,亦从来无任何确切证据证明歼-18的计划或者其战斗机实体存在。

歼18作为流传于网络的中国第三款四代战机,被网友赋予垂直起降等诸多技能。能够垂直起降的隐身歼18,仿佛成了弥补中国航母短板的一条捷径。

随着美军F35B战机整建制移防日本岩国基地,我们的家门口是真真切切出现了隐身化的垂直起降战机。

这么一来,美军是否将迎来直升机甲板摆满肥电的新航母时代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要知道,垂直起降战机的战术运用实质是“短距起飞,垂直降落”。

中国战斗机正式研制编号从歼-5开始,如计划取消或其他原因会存在悬空编号,以等待后续计划重用或直接停用编号。因此在两个已使用的编号之间的存在的悬空编号就会引起人们的猜测,歼-18就是一个悬空编号,没有任何确切的官方证据证明歼-18的计划或者其战斗机实体存在。

几个疑点:

荒谬之一:“歼-18首飞”居然在内蒙古

了解常识的人都知道,战斗机第一次试飞只可能在生产厂家所在地进行。近几年亮相的歼-20、歼-31、歼-15、歼-16都遵循着这个铁定原则。

中国几个主要的战机研制基地,包括四川成都、辽宁沈阳和陕西西安。内蒙古可能有军方的训练基地和试验基地,但绝对不是首次试飞的好地方。

荒谬之二:“歼-18”的性能好过了头

众所周知,中国在发动机技术仍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歼-10和歼-20发动机仍需要继续提高可靠性,而“歼-18”却大跃进般用上了可垂直起降的“大推力矢量发动机”。而且,“歼-18”如同神话一般,直接跳过了中国仍存在的诸多技术难关,不仅可垂直起降,还用上了相控阵雷达,具有隐身性能和超机动性,几乎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全能战斗机了。

可见,更像是个三流小说家作品的科幻内容。

荒谬之三:“激光相控阵雷达”是什么?

各路风传“歼-18”消息的媒体,都把“激光相控阵雷达”放在描述“歼-18”性能的第一项。但这款神秘装置,却在真正的军事论坛内成为一个流行笑话。相控阵雷达是新型隐身战斗机的标志性装备,但激光雷达却是探测云层的气象工具,两者可说是驴唇不对马嘴。强行嫁接出来的“激光相控阵雷达”,很可能是某个入门级军迷的幻想作品,也可能是日本记者胡乱想象出来的东西。

荒谬之四:假新闻居然诞生于2008年

其实,日本《朝日新闻》的爆料并非什么创新,而是源自2008年国内论坛据称转载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的一条帖文,声称中国首架四代半战机“歼-18”在北京首飞。所谓来自美国《防务新闻》的消息,基本也属于捏造,该网站并无此内容。然而日本媒体重新包装后,“歼-18”摇身一变成为“垂直起降战机”,这条在国内打造的假新闻再次焕发了活力。

现当前,中国“战斗机热”成为国内外媒体的盛宴,有些找不到第一手素材和消息的媒体,打破头想挤进这个盛宴,造假和传谣自然成为不择手段的结果。

荒谬之五:无敌?

随着人们的疯传,使其能力也大幅提高,不仅力压三代战机,还远超四代战机,不仅能垂直起飞,还能在面对美国F-22完胜,成为世界第一的战机,俨然成无敌的存在。

60年代无力拿下的四号任务,见证了那个时代技术落后的无奈。而2015年,中航工业与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就短垂项目加工展开合作,签署风扇部件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自己的垂直起降技术有了新的进展。

垂直起降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飞机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飞和着陆的技术。它是从5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的一项航空技术。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是受制于飞 控、发动机动力、材料等多种因素导致成功服役的战机相对较少。垂直起降战机对跑道条件要求低,能在前沿和攻击舰上跟随地面部队部署和攻击,对前方支援响应 速度快,使用非常灵活。

特点:

第一,为大型两栖远洋舰队提供区域制空作战能力;第二,可以为海上远征舰队提供由海向陆的机打;第三,为两栖远洋舰队提供快速反应的反潜作战手段。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