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拿下这一技术:美国找中国核潜艇难了
文|航天君

图片为中国09II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在潜入水下的照片,不要看核潜艇在水下威风凛凛,实际上核潜艇在潜航时面临着一个天大的问题,那就是通讯问题,虽然二战时代的潜艇可以浮出水面使用无线电台对外收发信息,但随着反潜技术的发展,潜艇为了规避敌方探索,被迫长期在水下活动。不过,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威摄力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是它的隐蔽性,即不易被查觉,也不能被对手发现踪迹,其次是它的机动性,即按照指挥机构的意图机动作战,为了达到后一项要求,它必须与设于本土的基地保持密切的通讯联系。不过,这一点又与隐蔽性相矛盾,因为没有岸上基地的指令,战略导弹核潜艇如何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被对方来袭的导弹攻击,而需要做出决策来进行反击?
所以,这一通讯的主要问题是潜于水下的战略核潜艇如何接收基地的指令呢?军事专家告诉记者,通常来说,用于远距离通讯的无线电短波不能穿透海水,因而不能为水下的潜艇接收。当然,潜艇可以拖曳一个浮在水面的天线,用来接收短波信号。但这样的天线也极易暴露潜艇的行踪,因而也不可取。在这种情况下,核潜艇在确保水上水下通信能力的同时,还要确保通信的可靠性与隐蔽性,世界各国均把潜艇通信联络列为重要的科研项目,中国研制核潜艇也不能例外,普通无线电信号在海水中不易传输,只有甚低频和极低频波段的无线电信号能够穿透深海海水,甚至是海冰。

因此,它们也是最主要的对潜通讯手段。极低频的海水穿透能力较甚低频更强,前者仅能触及水下约50米处的潜艇,而后者通常可传输数千海里,并且可使触及水下100多米处的潜艇,不过这样也还是不太保险。首先,只有波长很长的无线电波才能穿透海水,这就是现代用于潜艇远距离通讯的长波通讯方法。不过,这样的通讯工程规模宏大,耗资可观。目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和英国五个国家建立了巨大的超级甚长波通讯天线系统,一个完整的甚长波电台由发射机、天线系统、供电设备等组成,主要用于对潜艇和远洋水面舰艇发信,是指挥战略核潜艇最重要的通信设备。但是甚长波电台的规模都较庞大,其发射机输出功率数兆瓦,天线高度多在200米以上,天线场地占地面积一般为数平方千米,有的长达几十千米长。
不过,这种天线系统抗毁能力较差,在战时是敌方打击的重要目标。而且甚长波通信的频带较窄,只能传输低速电报,不能通话,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看到战略核潜艇的艇员们,在水下焦急等待只有几个字的发射命令,就是因为这种通讯的信息传输效果实在是太烂了,必须要有一种新技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能不能抛弃传统方法,另辟蹊径呢?军事专家张强先生告诉记者,实际上,海水透过电磁波的“ 窗口” 不仅仅是无线电长波可以,蓝绿激光,也就是极短的电磁波也可穿过海水,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核潜艇水下蓝绿激光通讯技术,虽然这项技术在1981年就由美国率先发起研究,但目前技术难度太大,没办法解决远距离通讯问题,中美俄法四国对这个技术的研究可谓争分夺秒,但成果并不大,但最近这项技术在中国却获得了巨大突破

据了解,在2016年出版的《科技资讯》杂志中,一篇名为《水下与空中平台蓝绿激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的文章近日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文章称,在10多年的艰苦努力下,2011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二套蓝绿通信试验系统,并于同年8月,在南海开展了空中平台与水下平台间的通信实验,成功实现了预定指标。此外,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实现水下80米某深大型目标(战略核潜艇),对空中2189米高度的直升机进行蓝绿激光通信。而且还成功突破高重复频率蓝绿全固态激光器技术、宽视场窄带接收技术、高速信号调制编码和低误码率信号解调解码技术等关键技术,同时开展了大量海上试验,获取试验数据。文章还称,“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空中平台与水下平台间的通信系统”。
军事专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在激光通讯技术领域的进展飞快,不久前还首在全世界首先完成星地高速相干激光通信实验,在激光通讯领域,中国已经和美国同属于第一集团,将法国、日本等国甩在后面,而突破核潜艇水下蓝绿激光通讯技术,将标志着我国很可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核潜艇水下蓝绿激光通讯的国家,以后美国要找中国核潜艇可真难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