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步兵火力差?澳称95班用机枪不是机枪
文|候知健
在国内和美军等不少西方军队的步兵班一级火力对比中,机枪火力上要处于劣势。原因是国内的班用机枪采用的是弹匣或者弹鼓设计,需要频繁的更换供弹;而且不能更换枪管,枪管容易过热,火力持续性差。
图:中国军队去澳大利亚比赛的时候,95家族的班用机枪甚至被拒绝以机枪的身份参赛——因为按照澳大利亚等国的军事规范,用弹链的才算机枪,所以最后配发了88通机去比赛。不过95家族的班用步枪由于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比95步枪好,而且枪管壁厚更大,射击稳定性和精度可靠性更好,因此国内又索性拿95家族班用机枪当步枪去比赛了。
图:88机枪,弹链供弹
诸如美军的M249机枪,则采用弹链供弹,需要的时候可以不断续接弹链,并且枪管可以快速更换。事实上弹链供弹和可更换枪管并不是难以做到的事情,国内的88式通用机枪也是弹链机枪。为什么不能直接将88式通用机枪这样的产品,直接当初班用步兵班用机枪下发使用呢?
图:为了防止弹链被枪身勾挂或者阻力过大,在射击过程中,副射手或者射手专门用手扶着弹链的情况很多见。当然允许的情况下,用个剥掉包装的圆罐头托着弹链,这样的聪明办法也不少。
这主要是国内有一条规定,班用机枪需要有和步枪一样的环境适应性——这就要了弹链机枪的命了。步枪的要求是能涉水的——当然不是清水,而是含有大量泥沙的浑水——也就是军迷圈里谑称的过黄河水试验,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夸张。
图:弹匣和弹鼓在供弹过程中,能提供非常大的推进动力,弹链这方面太吃亏了
图:弹匣自动把子弹往上顶到位,不需要枪械额外提供能量。另外注意机匣盖和瞄准镜的振动,SVD狙击步枪设计年代很早,不注重枪械的振动——包括减少振动源提升振动一致性,以及加强整体刚度控制振动幅度,这是它精度潜力有限的多个关键原因之一。
图:SVD步枪在精度设计上很粗糙,没有采用无损供弹设计,弹头进入枪膛时会发生碰撞,导致被甲擦伤变形和不一致。在现代狙击步枪上——包括俄罗斯时代以后的毛子狙击步枪上,已经见不到这类设计了。
步枪和弹链机枪,在供弹具上最大的不同在与供弹的能量来源上。步枪的弹匣、弹鼓都是有外力帮忙的;子弹本身就会被弹簧挤着、推向枪械的枪膛。在供弹过程中,步枪就不用考虑把子弹拉进来的力量,只要能把弹壳抽出来抛掉、能把子弹从弹匣/弹鼓的顶部给顶进枪膛就可以了。
图:一种弹链供弹机构的动作原理
而弹链机枪就完全不一样了,它不仅没有弹簧给挤着、推着往枪里送,还会有很长一段因为子弹和弹链自身的重量而处于自然下坠的状态。机枪在供弹的时候,不仅要通过枪机完成把子弹从弹链中抽出来、再推进枪膛的动作,还得把很长一段沉重的弹链往上提起来再扯到枪里面去。
而现代自动枪械都是内能源式的机械产品,枪机抽壳、上弹这些动作的能量,都是依靠子弹燃气推动部件运动完成的。弹链机枪也不例外,而从火药燃气中抽取能量是有限制的;过多引入燃气,会导致内部的冲击和振动猛烈加剧,在精度等方面造成无法接受的性能损失。
图:过水可靠性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气吹式结构的AR步枪,过水以后必须要把枪甩一下,不能让机匣内充满水。HK公司为了推销自家的HK416导气活塞步枪,拿原版的M4步枪做了过水不甩直接打的视频来进行黑公关,大获成功。
图:由于液体不可压缩,M4过水不甩直接打的结果,就是燃气的压力完全不打折扣的直接冲击到整个原本不受力的机匣上。在正常情况下,这股燃气是冲进最结实的枪机内以后才散开的,不会冲击机匣。
因此在过了浑水以后,虽然弹匣/弹鼓和弹链,都遭遇的同一个问题——泥沙附着,使得子弹的运动摩擦阻力大幅度增加;但是依靠强力的弹簧,弹匣和弹鼓还能实现较为可靠的供弹;而弹链机枪则全无这样的优势,必然会卡壳连连——这是所有弹链机枪都没有办法克服的问题。
图:不是弹链机枪的话,就没必要折腾啥可换枪管了
国内的班用机枪,采用不可更换枪管的设计,其实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由于本身就无法应用弹链设计,持续射击的要求低了很多;这个时候再采用可更换枪管已经没有明显意义了,只能增加枪械的重量和部件数量。
将为您减少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