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军情:中国战力较大发展,普京逆袭
文|军机图
2016年的年终,以FC-31“鹘鹰”战斗机第二阶段原型机的惊鸿现身而画上了一个还算完美的句号。对于中国军工和中国军队而言,这一年毫无疑问是丰收的一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本年度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跨越”应该是最合适的字眼。诚然,比起十年前左右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由国土防御型军事力量向攻防兼备型军事力量转变来说,今年的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成就固然距离“飞跃”还有很大的距离,但001A型航空母舰的建造、052D型驱逐舰的批量建造和服役、运-20运输机的服役、歼-20战斗机的测试飞行、各型弹道导弹的频繁试射都证明了一个问题——解放军的“手”和“脚”都越来越长了,“拳头”也越来越硬了。

昆明舰
当然,这种令人精神振奋的局面,对于其他国家的一些人来说却感觉不怎么舒服。自古以来,力量的对比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的,对于某些人来说中国强了,事实上就等于自己弱了。很显然,在某些竭力维持“亚太平衡”者的眼里,“气势汹汹”的人民解放军就如同《进击的巨人》里翻越围墙进攻人类聚居地、见城就拆见人就吃的“巨人”一般,根本就是个既不留情面又不讲道理的对手。相对应地,美国也确确实实建起了“墙”来阻止中国军队的“进击”,而且还搞了个“有形的墙(第一岛链)”与“无形的墙(亚太再平衡战略)”互相配合的战术。嗯,那一天,美国人终于回想起了曾经一度被他们所支配的恐怖,还有“囚禁”于太平洋中的那份屈辱,所以搞出海陆空战略力量换代项目、海军的350艘战舰计划、F-35的出口合作项目……总而言之,先制定个小目标,把中国人赶回“第一岛链”以内再说。

美媒发布的第一岛链和第二道连示意图
只不过,无论是“第一岛链”这道有形的墙还是“再平衡战略”这道无形的墙,对于中国来说都越来越没用了。2016年中国在军事力量上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几件先进装备的服役。从海军远航训练常态化及航母作战力量的正式成型、空军实现五代机服役、陆军开始加速机械化以及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的建立,任何有点脑子的人只要稍加思考,都能明白对抗这样一支武装力量,搞再高的“墙”也是无济于事的。毕竟从自然地理角度来说“第一岛链”并非一个严密的整体,而中国紧邻西太平洋的“主场位置”也算是近水楼台。远水毕竟解不了近渴,美国军事力量再强大,在应对亚太事务上也难免有力所不逮的时候,相信美国人现在已经深切地明白了这个问题。

经常“翻墙”的轰6K
其实,美国人哪怕对中国再多一点了解,也能知道“墙”这玩意对于中国来说实在是没什么用——搞什么墙,不清楚中国人平时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翻墙”吗?而且“翻墙”过后,谁说中国伸出的手就一定是要“扇耳光”,这只手同样是可以抱拳拱手表示友好的。至于是选择向这只手抽一闷棍然后再让自己挨上三拳两脚,还是选择递上一枝橄榄枝,估计这应该是个“智商问题”而不是“战略问题”。无论如何,不管某些人高兴还是不高兴,2016年,中国来了,解放军来了——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与其横加抵抗,倒不如接受它更好一点。

从小跟班干到大总统的普京
如果要评选一位2016年最忙的国家元首,或许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一定能够夺魁。以在叙利亚问题上打出的一套组合拳为标志,普京在2016全年之内为俄罗斯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纵横捭阖,出尽风头的同时也着实鞠躬尽瘁:向西,稳定乌克兰局势、继续为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提供支持;向东,增强太平洋方向的作战力量、强化南千岛群岛的地位;向北,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开发北冰洋资源;向南,积极干预叙利亚局势、稳定中东格局。尽管在西方看来俄罗斯的“吃相”不太好看,但毋庸置疑,普京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上的经营,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取得胜利后的士兵
事实证明,笑到最后的人才能笑得最好。随着叙利亚政府军收复国内第一大城市阿勒颇,苦战多年的叙利亚政府终于开始掌握战场主动,胜利的天平开始逐渐向有利于俄罗斯的一边倾斜。在这场为期良久的较量中,普京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这证明俄罗斯在苦心经营多年以后终于算是保住了叙利亚这个对于俄罗斯的地缘布局来说至关重要的棋子。此刻,从华盛顿到布鲁塞尔,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在普京的领导之下,俄罗斯在地缘战略上的这次“逆袭”,堪称华丽至极。

米格29K降落瞬间
不过,俄罗斯海军的表现,却实在是不给这位个性强硬的强人“长脸”。“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的实战首秀,在滚滚的浓烟中拉开了序幕,又在接连的舰载机坠毁事故中步履维艰。俄罗斯海军舰载航空兵本来就没有几架舰载战斗机,接连损失两架舰载机不但让同在中东的美国人、欧洲人和沙特人狠抓了一回笑柄,更要命的是造成的战斗力损失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弥补的。半个月内两次发生坠机事故,估计得知米格-29K坠毁时俄罗斯海军的“提督”们还只是心疼,到苏-33坠毁时就已经上升为肉疼了吧。

苏33舰载机
而从两次坠机事故都和“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的拦阻索有关系来看,这艘未老先衰的航母还能“坚挺”多久,绝对是个值得商讨的问题。传闻“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一直百病缠身,特别是该舰的锅炉在损坏以后长期未能得到完善修复,因此只能确保16节的航速——倘若果真如此,这艘航母的实用价值已经大打折扣。而由于俄罗斯国内船舶工业的羸弱,“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近些年来不要妄谈升级改进,就连基本的大修维护都已经成了问题。即便不考虑“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的状态问题,这艘排水量6万多吨、只具备滑跃起飞甲板的大型航母的作战能力也绝对是个问题——毕竟,跟她的对手“尼米兹”级和“福特”级比起来,这艘俄罗斯海军航母力量的独苗差了实在不是一点半点。

苏-33起飞瞬间
如此看来,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说,似乎搞一轮“大建”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事实上俄罗斯海军的“提督”们也确实是这么想的——“暴风”级航母方案自从公布以来,几乎一次不落地参加了俄罗斯国内历次防务展览,看来俄罗斯海军是很希望能够尽快获得这艘重型航母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俄罗斯水面舰队的“门面”。只不过,这究竟是“理想”还是“幻想”也实在不好说,毕竟现在的俄罗斯连4000多吨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级和3000多吨的“格里戈洛维奇上将”级护卫舰都造不好,更别提建造难度高出好几个等级的10万吨级的大型航母了。2016年度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已经“堕落”到了比印度还少的地步,想必俄罗斯“提督”们的日子,还要继续难过几年。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