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夭折的远征: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苏联海军

文|崎峻军史周刊

2016年11月25日,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去世,这个消息顿时将全球的目光聚集到这个加勒比岛国,而在54年前古巴也曾经是世界注视的焦点。1962年10月,苏联在古巴部署弹道导弹的秘密行动曝光,随之引发了冷战时期东西方最严重的战争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经过十三天惊心动魄的对峙和博弈后,这场危机最终以苏联撤出导弹,美国解除对古巴的封锁而结束,人类与毁灭性的核大战擦肩而过。

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强大的美国海军完美履行了华盛顿赋予的使命,通过严密的海上封锁阻止苏联继续向古巴运输武器,出动侦察机对可疑军事设施实施低空侦察,从而掌握了苏联军事部署的证据,同时集结舰队和陆战队做好两栖入侵的准备,制造武力威慑效果。美军的海空优势和核大战的恐惧最终迫使苏联做出妥协。相比之下,实力不济的苏联海军则在危机中扮演了一个难堪的角色。尽管莫斯科制定了一个包含水面舰艇、潜艇、岸基飞机及岸防导弹在内的远程部署计划,但在美军的封锁下根本无法实施,最后仅派出4艘潜艇企图潜入古巴,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阿纳德尔”行动

古巴导弹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中远程弹道导弹,而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对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境内部署“朱庇特”中程导弹的反制,对苏联人来说这等于把匕首顶在肚脐眼上,如果核战争爆发,美国导弹不出10分钟就能打到莫斯科!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不能容忍这种挑衅并决心反击,据他回忆,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想法是他在1962年4月在黑海海滩上与国防部长罗季翁·马利诺夫斯基元帅(Rodion Malinovsky)散步时产生的,他得意地形容这一行动是“把我们的一只刺猬丢进美国人的裤裆里”。

■ 美军“朱庇特”中程弹道导弹的发射阵地,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军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境内建立了“朱庇特”导弹阵地,对苏联构成严重威胁。

■ 1963年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访问苏联时受到苏联高层的热烈欢迎,图中左二为卡斯特罗,左三为赫鲁晓夫,右一为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他们是1962年制造古巴导弹危机的关键人物。

1962年5月21日,苏军副总参谋长阿纳托利·格里布科夫大将(Anatoly Gribkov)和两名助手开始根据赫鲁晓夫的想法制定具体行动方案。格里布科夫计划在古巴部署5个弹道导弹团,其中3个装备R-12型中程导弹(北约代号SS-4,射程2000公里),2个装备R-14型远程导弹(北约代号SS-5,射程3700公里),如果从古巴西部发射,导弹射程足以覆盖美国本土全境。为了给导弹部队提供支援,苏军还将部署大批防空和地面部队,包括2个短程导弹团(配备装核弹头的短程巡航导弹)、2个防空师(配备防空导弹)、1个战斗机团(装备米格-21战斗机)、4个摩托化步兵团(每个团编有一个坦克营)和1个导弹快艇支队(12艘导弹艇)。上述部队的总兵力为50874人,预计动用85艘货船或客船在隐蔽状态下将部队和装备运送到古巴,行动代号为“阿纳德尔”(Operation Anadyr)。马利诺夫斯基在7月4日批准了行动计划,三天后赫鲁晓夫拍板决定实施。在9月间,苏联人又决定增派1个可投掷核炸弹的轰炸机团和3个装备短程战术火箭的火箭营。

■ 苏军副总参谋长阿纳托利·格里布科夫大将(1919-2008),他在1962年5月奉命制定了“阿纳德尔”行动计划。

■ 在某次阅兵活动上亮相的苏军R-14型远程弹道导弹,北约代号为SS-5“短剑”,于1961年投产,为单级液体燃料导弹,可携带1枚当量100万~200万吨的核弹头,射程3700公里。

■ 从古巴西部发射的苏联中远程导弹的射程范围,其中MRBM为中程导弹,IRBM为远程导弹。

“阿纳德尔”行动的关键是在西方国家察觉之前将导弹部署到古巴,并使之进入战备状态,为此苏联人在军事和外交上采取了计划周密的隐蔽措施,其实行动代号本身就带有欺骗性,阿纳德尔源于苏联最东端边疆区的一条河流和一座城市,因此无论是西方情报机构,还是参与行动的苏军人员最初都认为这将是一次在远东地区进行的军事演习。然而,所有保密措施都因为潜伏在苏军总参谋部的双重间谍奥列格·潘科夫斯基上校(Oleg Penkovsky)的泄密而失效,他向西方提供了行动计划以及在古巴导弹发射阵地的信息。后来有人评价说潘科夫斯基使世界避免了一场核大战,但他自己因此丢掉了性命,被克格勃逮捕并被枪决。

■ 潜伏在苏军总参谋部的双面间谍奥列格·潘科夫斯基上校(1919-1963),他向西方透露了“阿纳德尔”行动计划,因身份暴露而被逮捕处决。

心高气短

苏联与古巴相隔万里,大批部队和装备只能通过海运抵达部署位置,因此“阿纳德尔”行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海军行动,但在当时的西方观察家看来,苏联根本不具备实施此类远程部署行动的能力,在历史上能够跨越大洋投送兵力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和美国,都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强有力的海军舰队,二是规模庞大的商船队。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海军还远不能与西方海军抗衡,商船队规模也有限,但是这些客观限制并不能遏制克里姆林宫主人的勃勃野心,苏联领导层很清楚航运行动无法避开西方情报机构的窥探——所有前往加勒比地区的航道都处于西方海军的监控下,他们将赌注押在对运载内容的严格保密上。

由于实力有限和隐蔽性的需要,苏联海军不能大张旗鼓地参与到“阿纳德尔”行动中,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海军在冷战时期最重要的军事部署行动中靠边站。实际上,在策划“阿纳德尔”行动的早期阶段,苏联海军也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准备在古巴港口建立海军基地,部署水面舰艇和潜艇,并预想携带核鱼雷和核导弹的潜艇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巡航,而水面舰艇将和潜艇一道阻止美军向古巴发起两栖登陆,同时封锁美军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计划部署到古巴的苏联海军部队由波罗的海舰队副司令员格奥尔吉·阿巴什维利海军中将(Georgi Abashvili)指挥,准备出动一支水面舰队编队、一支潜艇编队、后勤支援舰船,此外还有一个海航轰炸机团和一个岸防导弹团,总兵力约6000人。

水面舰艇编队由2艘斯维尔德洛夫级火炮巡洋舰(Sverdlov class)、2艘导弹驱逐舰和2艘火炮驱逐舰构成,并由1艘舰队油船提供支援。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是当时苏联海军最现代化和最强大的大型战舰,舰型俊美,性能优良,装备12门152毫米舰炮,但在60年代这种带有浓厚二战遗风的火炮巡洋舰已经落伍,在火力上不足以应对美国海军装备203毫米舰炮的重巡洋舰,由中小口径高射炮构成的防空配置更是无法应对美军舰载机的空袭。相比巡洋舰的火炮,2艘导弹驱逐舰装备的反舰导弹能给美军战舰构成更大的威胁,但它们同样缺乏现代化的防空武器,至于2艘火炮驱逐舰更加无法应对海空攻击,只能聊作充数。

■ 今日已经成为博物馆舰的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巡洋舰“库图佐夫”号,该级舰苏联在50年代建造了大型火炮巡洋舰,计划建造25艘,完工14艘,标准排水量13230吨,航速33节,装备152毫米舰炮12门,100毫米高射炮12门。

除了上述大中型水面战舰外,12艘蚊子级导弹艇(Komar class)作为先头部队于1962年8月初抵达古巴。表面上这些导弹艇是古巴购买的,由古巴海军在苏联顾问指导下操纵,但实际上它们也将被纳入驻古巴的苏联海军舰队内。相比数量稀少、威力不足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这些导弹艇更让美国海军感到忌惮,每艘蚊子级导弹艇装备2枚SS-N-2“冥河”反舰导弹,其射程可达40公里,速度达到0.9马赫,500公斤的战斗部足以给大中型战舰造成严重毁伤。尽管这种导弹还没有任何实战经历,但从理论上讲在1962年任何美军战舰都无法防御这种武器的攻击。在五年后,埃及海军的蚊子级导弹艇使用“冥河”导弹击沉了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Eilat),创造了反舰导弹击沉军舰的首个成功战例。如果战术合理,部署在古巴的导弹艇编队确实能够对美军战舰及两栖登陆舰队构成明显的威胁。

■ 苏联海军蚊子级导弹艇发射“冥河”反舰导弹的照片。该艇标准排水量61.5吨,最大航速44节,装备2门25毫米机关炮和2具“冥河”导弹发射筒。在1952年至1960年间苏联先后建造了112艘蚊子级导弹艇,出口多个国家。

相比数量有限,至多用于防御作战的水面舰队,苏联海军计划派往古巴的水下舰队更具进攻性和威慑力。作为“阿纳德尔”行动的一部分,苏联海军拟定了“卡玛”行动(Operation Kama),准备将7艘高尔夫级弹道导弹常规潜艇(Golf class,即G级,苏联编号为629型)和4艘狐步级常规潜艇(Foxtrot class,即F级,苏联编号为641型)部署到古巴的马里埃尔港(Mariel),此举与美国海军将弹道导弹潜艇部署在苏格兰霍利湾(Holy Loch, Scotland)相仿。G级是苏联海军在1958年开始建造的第二代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在加长的指挥塔围壳内安装了3具导弹发射筒,可以发射SS-1型潜射弹道导弹,这种导弹使用常规弹头时射程为270公里,在使用核弹头时为150公里。F级是苏联海军从1957年开始建造的大型柴电潜艇,配备10具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2枚鱼雷,而即将派往古巴的4艘F级上每艘都携带了一枚T-5型核鱼雷。2艘潜艇供应舰也将远赴古巴,为11艘攻击潜艇提供支援。

■ 苏联海军G级(629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面排水量2794吨,水下排水量3553吨,水面航速17节,水下航速12节,最大潜深300米,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3具弹道导弹发射筒。G级总共建造了24艘。

■ 苏联海军F级(641型)常规动力攻击潜艇,水面排水量1983吨,水下排水量2515吨,水面航速16节,水下航速15节,最大潜深300米,装备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F级总共建造了74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苏联海军在1962年已经拥有22艘核动力潜艇,但是它们无一参加“卡玛”行动,这是因为早期苏联核潜艇在技术上并不成熟,存在很多缺陷,可靠性较低,故障频发,而且在此之前苏联核潜艇没有进行过任何远程航行,实际上苏联海军从1962年才逐渐开始核潜艇的远航训练。

除了舰艇部队外,苏联海军还将在古巴部署一个海航轰炸机团,装备33架伊尔-28型轰炸机,它们将配备150枚RAT-52型反舰鱼雷和150枚空投水雷,主要负责近海巡逻,如果美军发动两栖攻击,则使用鱼雷和水雷攻击美军舰船。此外,一个岸防导弹团将进一步加强古巴的海岸防御力量,该团配备SSC-2b“幼鲑”岸舰导弹,射程可达80公里。该岸防团的4具发射架(12枚导弹)被部署在哈瓦那(Havana),2具发射架(6枚导弹)部署在古巴东部的巴内斯(Banes),2具发射架(6枚导弹)部署在古巴南部海岸的西恩富戈斯(Cienfuegos)。在“阿纳德尔”行动策划初期,苏联海军还考虑在古巴部署4枚核水雷,以防止美军潜艇潜入锚地攻击苏军舰艇,不过这样做过于冒险,最终没有被采纳。

■ 苏联空军装备的伊尔-28型喷气式轰炸机,该机型于1950年开始服役,最大速度902公里/小时,最大航程为2180公里,实用升限12300米,装备23毫米机炮4门,载弹量3000公斤。

在整个“阿纳德尔”行动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核弹头的运输,苏联人最初考虑过使用潜艇运输,但是潜艇空间狭窄,装载量有限,而使用飞机空运被认为不够安全。最后所有158枚核弹头由2艘经过特别伪装的货船“因迪吉尔卡河”号(Indigirka)和“亚历山大罗夫斯克”号(Alexandrovsk)负责运输,前者于1962年10月4日抵达古巴,后者于10月23日,也就是美国开始实施封锁当天到达。

铁壁前的叹息

在“阿纳德尔”行动积极筹划的同时,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举行了会谈,就提供军事援助和部署核武器达成了秘密协议。从1962年7月开始,运载武器和军事人员的苏联商船在严密的伪装下有计划地从波罗的海、黑海、白海的各个港口出航,驶向古巴,先后有86艘货船参与了此次秘密运输行动,进行了180次航行,将包括数十枚弹道导弹在内的大批武器装备以及数万名的苏联军人和专家运送到古巴。在此期间,苏联政府一直释放外交烟幕,坚称运往古巴的货物都是日用必需品,直到9月初才承认向古巴提供了军事援助。

■ 1962年10月运载弹道导弹抵达古巴的苏联货船,这幅照片由美国空军RF-101侦察机低空拍摄,图中用箭头指明甲板上疑似导弹的物体,注意地面上有侦察机的阴影,可见其飞行高度很低。

为了避免引人注意,苏联海军的远征舰队在9月底之前始终按兵不动,直到10月1日才开始实施“卡玛”行动,4艘F级潜艇B-4、B-36、B-59和B-130号从摩尔曼斯克(Murmansk)附近科拉半岛(Kola Peninsula)的基地启航,作为开路先锋踏上前往加勒比海的万里征程。就在这些潜艇穿过巴伦支海、挪威海、丹麦海峡,进入大西洋的途中,一场将世界推向核大战边缘的危机爆发了。

自从“阿纳德尔”行动实施以来,美国情报机构就收到数不清的有关苏联军队进驻古巴的情报,其中大部分都是毫无价值,甚至是令人发笑的垃圾消息,也有部分情报显示进入古巴的都是防御性武器,但有五份情报却不能令人忽视,线人声称看到一些大型货车在夜间运输用帆布覆盖的大型圆柱形物体,它们是如此之长以至于货车在穿过城镇时不能倒车或转向。在美国情报人员的记忆中,没有什么防御性武器具有这样的尺寸,反而与远程导弹的特征非常接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可疑迹象增加了美国人的疑心。情报显示,在古巴发现的防空导弹阵地布局与苏联用于保护核导弹基地的同类阵地相似,而海军侦察机拍摄到一艘苏联货船的甲板上有盖着帆布的大型货物,形状非常像伊尔-28轰炸机的机身。

■ 一架美国海军的P-2H型反潜巡逻机对一艘驶向古巴的苏联货船进行贴近侦察,货船甲板上有疑似伊尔-28轰炸机机身的大型货物。

1962年10月初,美国空军开始重新启用U-2高空侦察机对古巴进行侦察,在此之前由于这种机型在苏联和中国领空被连续击落而遭到禁用。10月14日,1架U-2为美方情报分析专家们带回了928张航拍照片,借助于潘科夫斯基提供的情报,美国人终于从这些低辨析率的照片中辨认初正在建造中的弹道导弹发射阵地。10月16日,这一重大情况被报告给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后者于10月22日晚间宣布对古巴实施海上封锁,要求苏联撤出导弹,古巴导弹危机就此爆发。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0余艘美军战舰迅速集结,很快就从佛罗里达(Florida)到波多黎各(Puerto Rico)之间组成一道弧形封锁线,此后再也没有一艘挂着镰刀锤子旗的船只能够靠近古巴海岸。鉴于这种情况,苏联海军取消了后续的舰艇派遣计划。

■ 美国U-2高空侦察机(左),在1962年10月,美国空军使用该机对古巴进行航空侦察,发现了正在建造的弹道导弹发射阵地。10月27日,一架U-2在古巴上空被苏联防空导弹击落,飞行员鲁道夫·安德森少校(右)阵亡,他是古巴导弹危机中唯一的牺牲者。

■ 一幅由U-2拍摄的古巴弹道导弹发射阵地的航空照片,从中可以辨认出导弹运输车、燃料加注装置以及其他支援设施。

■ 1962年10月22日19时,美国总统肯尼迪通过电视直播和广播宣布对古巴实施海上封锁,古巴导弹危机正式爆发。

然而,正驶向古巴的4艘F级潜艇对于外界局势的剧变并不清楚。为了隐蔽行踪,潜艇在航行途中保持无线电静默,也很少与总部取得联系,只能通过收听美国广播获悉形势变化的零碎信息。10月下旬,当4艘潜艇进入加勒比海东北方的马尾藻海后,陆续被美军反潜系统发觉,并被美军舰船和飞机跟踪,甚至遭到模拟攻击。后来人们才知道,美国海军怀有敌意的行动险些点燃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0月27日,B-59号潜艇在接近古巴外海时遭遇由“伦道夫”号航空母舰(Randolph,CV-15)和11艘驱逐舰构成的封锁编队。美军舰船通过声呐探测到水下的不明潜艇,并展开追踪,美军驱逐舰在B-59潜艇附近投掷训练用深水炸弹,意在迫使潜艇上浮以辨明身份,但B-59上的苏联艇员们并不知道在周围爆炸的是训练深弹,他们都认为潜艇正遭受真正的攻击。

■ 美国海军“伦道夫”号航空母舰,该舰属于埃塞克斯级,1944年10月服役,标准排水量27000吨,航速33节,载机90~100架。本图摄于1959年,“伦道夫”号已经接受了现代化改装,安装了斜角飞行甲板。

■ 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2艘执行封锁任务的美军驱逐舰对水下潜航的苏联潜艇投掷训练深弹,以逼迫其上浮。

在剧烈冲击波的震荡下,B-59艇长瓦连京·萨维茨基海军大尉(Valentin Savitsky)失去了冷静,他认为战争很可能已经爆发,决定发射核鱼雷进行反击,与他同样紧张的政委伊万·马斯连尼科夫(Ivan Maslennikov)也表示赞同。按照苏联海军条令,只要艇长和政委达成一致就可以动用“特殊武器”,幸运的是当时B-59号上还有第三位军官,副艇长瓦西里·阿尔希波夫(Vasili Arkhipov)。由于B-59是编队旗舰,所以增加了一名军官,而且阿尔希科夫还被委任为编队指挥员,因此萨维茨基向他征求意见。感谢上帝,阿尔希波夫对于发动核攻击的后果比另外两位军官更为清楚,他表示强烈反对,并使萨维茨基冷静下来,最终没有下达发射核鱼雷的命令。后来历史学家认为,阿尔希波夫才是真正挽救全人类的英雄。

■ 苏联海军B-59号潜艇副艇长瓦西里·阿尔希波夫海军大尉(1926-1998),正是由于他的反对,B-59号没有发射核鱼雷,最终避免了一场核大战的爆发。阿尔希波夫在苏联海军中服役在80年代中期,晋升至海军中将。

由于蓄电池电力耗尽,舱内空气条件持续恶化,B-59最后被迫上浮,结果惨遭美军舰艇和飞机的围观,看着在身边转圈的美国军舰,耳边回荡着美军舰载机引擎的轰鸣,所有苏联艇员都感到深深的耻辱。萨维茨基意识到已经无法抵达古巴,无奈下令返航。其他3艘潜艇的遭遇也与B-59相似,B-36和B-130均被美军舰机逼迫上浮,在身份暴露后放弃任务返航。B-4号比较幸运,尽管被美军反潜飞机发现,但由于刚刚完成充电,这艘潜艇能够长时间保持潜航,成功摆脱了追踪者。不过,该艇艇长知道硬闯美军封锁线绝非明智之举,于是也选择打道回府。“卡玛”行动以极为羞辱的方式宣告失败。

■ 被迫上浮的B-59号潜艇,这幅照片由监视的美军飞机拍摄,可见该艇上空有一架美军舰载直升机在盘旋。

知耻而后勇

苏联舰船在美军封锁线前连连碰壁,让赫鲁晓夫意识到肯尼迪的强硬态度绝非虚张声势。美国海空军和陆战队在佛罗里达的大规模集结预示着针对古巴的两栖攻击迫在眉睫。苏美两国高层都很清楚战端一开必将是两败俱伤的结局,于是双方在经过十三天的对峙后选择了妥协。10月28日,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同意停止建造导弹发射阵地并从古巴撤出所有进攻性武器的声明,标志着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

从11月初开始,苏联陆续从古巴撤出弹道导弹和其他进攻性武器,至11月11日所有中远程导弹均离开古巴领土,被运回苏联国内。每一艘运载武器和军事人员的苏联船只在离开古巴时都处在美军舰艇和飞机的监视之下,颇有押解出境的味道,这是冷战时期苏联最感到耻辱的一幕。在赫鲁晓夫承诺在一个月内撤出伊尔-28轰炸机后,肯尼迪在11月20日宣布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加勒比海地区再度恢复了平静。

■ 1962年11月10日,美国海军“维索尔”号驱逐舰监视运载弹道导弹的苏联货船“波尔祖诺夫”号驶离加勒比海。古巴导弹危机最后以苏联撤出导弹而结束。

苏联海军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表现相当丢人,但平心而论,以当时苏联海军的实力它也很难发挥积极的作用。即便是远征舰队如期部署到位,其全部兵力也无法与强大的美国海军对抗,最后的结果不过是进一步刺激华盛顿的神经,增大核大战爆发的几率而已。不过,苏联海军却从这场危机中因祸得福,迎来了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阿纳德尔”行动的失败使苏联高层认识到一支强大且构成均衡的海上力量在与西方进行战略博弈时具有不可低估的关键作用,从而将军事建设的重心向海军倾斜。一贯鼓吹导弹核武器致胜论的赫鲁晓夫也改变态度,开始对海军造舰计划大开绿灯。之前一直谨小慎微的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Gorshkov)终于得到了大展宏图的机会。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的十年间,从波罗的海之滨到太平洋西岸,整个苏联的造船厂都一派忙碌,一艘艘崭新的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核动力潜艇走下船台,驶向远洋,一支红色大舰队渐渐孕育成形,并最终放射出令西方世界心惊胆寒的耀眼光芒!

■ 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开始大力发展远洋海军,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海军已经成为仅次美国海军的世界第二大海上力量。图为冷战后期进行海上补给的苏联海军基辅级航母战斗群。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